朋友小A,经常晒家人照片,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出生后便被送养,孤独童年,没有享受过手足亲情。却在每逢节日都会发姐妹妈妈等亲人照片。仔细观看,那合影里面根本没有她。无法改变与脱离成长环境。她不过是一个疏离的边缘人而已。
这是一种与缺失相关联的补偿行为。借行为填补内心的缺失,抚慰失落的情绪。
比如进食。当失意或经过大压力大事件过后,美美地大吃一顿,我们吞下食物,也消化阴郁。食物中的糖和淀粉,会使胰岛素快速增加,色氨酸转换成血清素,增加多巴胺与肾上腺素,使人精神振奋。另一方面,享受甜食与美味也使我们心理满足,内心愉悦。
比如购物,当我们对生活失去掌控力的时候,当我们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当我们所能够呈现的自我与内心希望的自我不一致的时候,我们绝望而焦虑。我们就会采取手段,填充资源,减轻焦虑。我们不停地剁手,渴望借此丰富自身资源,填补内心的缺失,修复失落的情绪。
比如怀旧。当我们感到被他人遗忘,孤立的时候,喜欢更怀旧的东西。比方说泛黄的老照片,它使我们感觉与过去及过往一起的人重新建立了联系,这些久违的故人,飘泊的时光好象又重新环绕在身边,一如从前。
比如从小爱出风头,或许是希望得到关注。比如旅游有时是对现实的疲倦渴望逃离,比如在公共场所或朋友圈秀恩爱或许是夫妻关系有问题,试图修复。
如果你有这样的习惯,不如去走访一下自已的内心,也许它正在因缺失因抑郁而独自哭泣。
当你克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指尖轻触屏幕的一瞬间,是不是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在你与她们之间流动?或者仿佛投入母亲的怀抱,从此幸福圆满不再孤单?
当你冷静分析这一切之后,是否会有所克制有所改变?
分分钟发出的朋友圈,将你内心暴露的一览无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