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培训
《成长建构No.9》用建构三板斧,修复内在割裂的世界

《成长建构No.9》用建构三板斧,修复内在割裂的世界

作者: 知生涯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22:19 被阅读5次

    个人成长建构师之路 第9篇

    修复割裂的旧世界

    1、荒谬的二元对立世界

    我承认这篇文章的主标题有些“标题党”,它会给我们一种误解和期待:就是掌握了这三板斧,就可以完成对人的建构工作,或者只有做到这三板斧才可以做好建构工作。无疑这个标题创造了会与不会、掌握与不掌握的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也正是因为我们对二元对立世界的痴迷,才让标题党富有生命力。

    什么是二元对立世界?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粗糙的方法论,把世界变成了非常低像素的样子。对错、黑白、好坏等等。通过这样简单粗暴的区分,我们很容易得到一套生存的方法,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似乎这之间有着明显的分界线。

    但事实上这样的方法不但让我们对世界,形成了一个特别幼稚的认知;也让我们的评判标准变得僵硬、变得离客观真实越来越远。而这样的评判标准就像一堵两面带刺的篱笆墙,把我们的内在真实,和外在世界进行了隔离。对外,我们用这样的标准互动;对内,我们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副人格面具俨然在中间形成。

    这种人格面具对我们的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追求对错的观念,会让我们不太敢有自己的观点或独立思考,让我们过度迷信权威、依赖权威。这导致一种拿来主义的学习心态,导致高级精神活动的缺失。对干货和即时快感的过度依赖。将导致更大的依赖和精神匮乏。

    这有点像吸毒,人体的多巴胺分泌是有自己的神经回路的。适当难度的挑战成功后,能够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这种内在的激励机制,促进人们进行有挑战的思维或体力活动。但是干货就有点像毒品,他直接跳过这个神经回路,刺激分泌多巴胺让我们产生感官上的愉悦。(现成的、令人振奋的观点,总会让人感到振奋和如获至宝的感觉。)但是,这种新的回路,会让我们形成依赖。我们会越来越期待高手的干货,越来越在高级精神活动层面变得匮乏。这是内在精神空虚的一个根源。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事实上我们一直在不自觉的追求这种二元对立的状态。

    人们都喜欢做性格测试,企图通过做测试的方式,来确定我们是什么不是什么。虽然测试的结果是比较客观的。它会以分值的方式,告诉我们倾向于什么。但是,我们的解读,常常变成我们是什么不是什么。并且在测试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抱定这种自我观念,直到下一次测试结果变化时,才会产生困惑,觉得测试不准。但没有想过,真的是我们在变化。

    2、黑是非黑的导出

    如果我们定义100%纯度的黑是黑色,那么99.9%的黑加0.1%的白是什么颜色呢?如果我们用二元对立的视角看这个问题,那么黑就是非黑的导出。是我们极其主观的,在连续的世界上,画了一条分割线。用于定义一个绝对理想化的存在。在界线的这边就是纯黑,那边就不是。但是,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讲那样,我们生活在这种理想化存在的投影之中。我们可以无限接近这个纯粹的存在,但永远达不到这个存在本身。

    所以在连续完整的世界里,我们用非二元对立的思想去看待问题,反而更容易接近真实。黑的对面不是白,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灰色地带。好与坏之间存在着无穷无尽的不好不坏的状态。客观,是庞大的主观世界中,抽象导出的一个方向,我们可以无限趋向于客观的方向,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实现完全客观的状态。

    为什么要远离二元对立?因为客观的外部世界和主观的内在世界,都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世界。二元对立意味着将世界割裂化,像素化。这会让我们在世界的游历中、在生命的发展中,遇到巨大而有看不见的、纯粹认知上的阻碍。作为建构师,我们要做的,就是破除这些阻碍。

    因此,罗杰斯在《个人形成论》第四章中传授这“三板斧”时,并不是单纯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告诉我们怎么做,还从主观的角度提醒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将遇到非常主观的、个性化的、复杂的问题。在这一章中,他先是用二元对立的客观研究成果,给了我们一个方向和终级状态。然后再用主观经验,把我们拉回到非二元对立的,真实世界的体验中。

    以上是我们在学习这“三板斧”之前需要先具备的基础认知。

    3、与生俱来的动机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个人发展或成长的动机,并不是建构师所创造或提供的,甚至都不是他激发的。这种动机是有机体与生俱来的。哪怕有机体只有最低的生存条件,都会趋向于发展和成熟。在这一点上,人和草履虫没有本质的区别。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基本动机,人类才有了分工、语言、文明、科学、二元对立。当然也因为这种动机,人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出于自我保护的意图,让一些不合理信念成为自身意识的一部分。当它生根发芽形成一个隔绝外界的篱笆时,这种动机反而导致了作茧自缚的结果,以至于阻碍自身的发展成熟。

    作为建构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来询者一起发现、松动、排除这种,阻碍动机发挥向上生长作用的不合理信念。并建立新的能让这一动机灵活生长的内在环境。

    罗杰斯正是通过自身大量主观的体证经验,结合科学客观的检验方法,总结了这样三条,能够促进这一过程形成的重要条件。当这三个重要条件出现时,来询者内在便会倾向于自己启动,排除发展障碍的行为。粗略的说,建构师的任务,就是创造这三个条件,并让来询者复制、学会并能独立创造这三个条件,最终完成自愈。

    4、证实有效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真诚透明

    如果建构师能够真实的存在,在咨询关系中对来询者真诚以待,不带掩饰和面具,在当下开放的与自身流动的情感和态度成为一体,那么他就可以促进来询者的变化。具体地说,就是建构师能够真诚的,用自己的感受,在适当的时候做回应。而不是因为自身的角色、职业,而刻意表现出一副客气、斯文、专业、包容的样子。

    因为对于“假”这件事情,人都有一种本能的敏感。这种敏感甚至超过对真的把握。所以当来询者发现,我们的回应是“装出来的”时候,他就无法信任这个在自己面前表演的“陌生人”,因为他根本不知道面具背后的我们是谁。

    第二板斧:无条件积极关注

    在来询者表达其内在经验时,当建构师能够专注和挖掘其经验中亲切、积极和接纳的态度时,会有助于促进来询者的变化。这意味着建构师真正愿意体验来询者的任何一种情感,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是一种对来询者的尊重和无条件的欣赏。

    这对我们建构师来讲,是一种挑战,因为当来询者的主观经验,触碰到我们的雷区时,我们并不能完全做到屏蔽自身的感受,另一方面,我们的二元对立视角可能阻碍我们发现来询者主观经验的积极态度。这里借助神经语言系统学的一句话来说,所有行为背后都有积极的动机。不应当掉入评判行为的是非之中,而应该看到其深层的积极动机。

    如果第一个条件是让建构师对自己所有真实感受都真诚透明的表达,那么第二个条件就是积极的体验来询者所有内在经验的表达。这样看上去才是一种平等轻松的关系。

    第三板斧:共情理解

    当建构师能够敏感的洞察和体验到来询者的情感和感受,而且可以成功的把这种理解传达给来询者,而且建构师又不失自己人格的独立性时,那么对方就可能发生变化。我认为第三条是以前两条作为基础的。一方面建构师的独立和真诚,另一方面建构师对来询者的无条件关注,在这两个基础之上的共情,来询者才会将其视为深刻的、不加修饰的、没有任何意图的关系链接。

    这一点的困难在于,我们多数的共情,是一种外部评价性的理解。这种理解和我们所谈到的共情区别在于,一种是把自己置于高位和情感抽离的状态,一种是把自己融入到关系之中享受共振的状态。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也许真的不是知音难觅,而是很少有人用这种方式与人共情。

    当建构师在关系中主动创造这三个条件时,在一定的时机,来询者就会抓住它们并信任他们,并进入了一种灵活的,可调式的自我觉察状态。这种状态下来询者会更加自由的思考、调整、接纳自己。罗杰斯发现,正是这样的态度而不是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对来询者的变化起到了根本的作用。

    5、什么在推动变化发生?

    罗杰斯的发现,来询者之所以可以在这样的态度和情境下发生变化,是通过复制建构师的“三板斧”产生的。

    当他发现有人正在接纳性的倾听他的情感,他就会一点一点的变的可以倾听自己。当他对内在经验更加开放后,他就可以倾听那些之前总是压抑的情感。当他发现建构师正在无条件积极关注他的情感时,他也会慢慢能够采取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态度来对待自己。

    这种如实的接纳带来的是自身的真诚透明。他发现真诚透明的与世界互动,并不会有危险,便会更加接纳自己,敢于做自己。最终,他去掉了挡在外部世界与内在世界之间的篱笆,让那个与生俱来的向上的动机,按照人类自然的倾向,继续推动他自由的变化,成长。

    模仿,是人类最本初的学习方式,从婴儿到成人,模仿一直都是我们无形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虽然我们未必意识到。我们与朋友说话的时候,当朋友的一些新词汇对我们产生触动时,我们不自觉地就会模仿,尽管朋友并没有专门教我们这个词汇的意思。

    建构师对来询者而言,除了咨询师身份以外,还是他的一个学习对象。当他体会到一种全新的互动方式所带来的良好感受时,他就会模仿这种全新的互动方式,不论是对内互动还是对外互动。

    建构师是通过示范,启发来询者用这种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启发起作用的那个关键点,就是当建构师用这种方式互动,深深触动他的那个时刻。而绝不是简简单单告知此法有效就可以了,因为体验是最高的权威!(这一点请看前面的文章)

    6、变化的前后对比

    总体而言,通过这种状态的创造和传递,来询者会从最开始的情感不能被承认、确认、表达的封闭僵化的状态;到远离各种停滞疏离的情感、经验,远离自我概念僵化,远离逃避人群,远离非人格化的心理活动;再到变为流动变化的情感、经验和自我,人际关系的真实,功能的统一和整合。

    这一部分启发了我对经验的思考。经验是如何来的?我想是客观事实+主观感受创造了我们的主观经验。但是,当我们因为外部的一些应该、信条封闭真实感受,或者把经验当作不变的事实来看待,我们就趋向于僵化和封闭自我。我尝试用一张图来表示我的这种理解:

    03:12

    纵坐标是感受,横坐标是事实。当事实向前发展,感受也跟随事实而自由波动时,我们便创造了一个灵活波动的经验之流。但是,当我们因为一些应该或不合理信念限制感受时,我们的经验之流就会扭曲在“应该”之下;当我们把某一阶段的经验固化为不变的事实时,我们的经验就在某种程度上停滞了发展。

    客观和谐的经验之流与这两种情况差距越大,产生的牵引力就越大,同时,僵化带来的痛苦也就越大。建构师要做的,就是让封闭的感受恢复弹性,让他放开抓住不放的过往经验,开始建立新的经验。总之就是让他跟随经验之流,向前流动起来。

    7、最终的理想成果

    总结最终呈现的理想化状态,可以描述为:

    来询者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自我定向的人。能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他不在依据别人的标准生活,对自己产生了更多积极态度。他的心理调试能力显著提高。

    因为缩小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他变得更加现实,因此目标和理想都变得更容易实现。各类紧张变得明显减少。他们称自己变得更成熟了。当然身边的其他人也有相同的感受。可以说这是一种人格上的改变,行为只是心理健康和内在成熟的一个结果,他与自我、他人以及环境的关系都变得更加现实、和谐。

    我多少有些庸人自扰的想到,有些人看到这里一定会想,难道建构到最后,理想会变小,变成一个“普通人”吗?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从职业发展管理的角度,我们也提倡制定小的可以实现的目标,而不要一次制定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因为在能力不足时,宏大的目标带来的不是动力而是挫败感。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不是指未来的自我和当前自我的差距,而是客观自我和主观自我的差距。也就是说来询者会更加清楚和接纳自己的现状,并以现状为基础制定目标,从而使目标更容易实现。而作为进入经验之流的人,新的经验将带领他不断制定新的目标,达到新的人生高度,这是一条没有极限的成长之路。

    这也就是我经常说的,没有自我设限的人,在起风的时候,就会无所顾忌的张开翅膀,冲上云霄。

    8、主观世界的图景

    谈完了“三板斧”理想的丰满,接下来我们要回到主观世界中,接受一下罗杰斯给我提示的一些现实问题。“三板斧”是罗杰斯用科学方法,抽象总结出的,二元对立的绝对状态。在这三种绝对状态下,来询者会呈现各种美好的可能。但是现实操作中永远不会出现完全纯粹的,这三种绝对状态。我们只能按照这三个方向,去分配我们的理智和情感。

    建构师的主观体验:

    在实际的咨询关系中,首先建构师就不会轻易达到这三种状态。虽然建构师最清楚也最渴望建立这种状态。但是在实际咨询过程中,建构师的主观评判,也会让他产生各种真实的负面情绪。而且来询者所面临的一些情况,也许建构师本身也存在退缩逃避的倾向。因此这种深深的无力感也会影响建构的进程。

    我想,建构师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面对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拿着三板斧的自己。当我们拿起三板斧开始发起状态的改造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所有局限。我们将立刻体会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客观与主观的区别。这个时候一切的二元对立的思想,都将指向我们不是一个合格的建构师!我们必须在这里深刻的理解接纳:人是不完美的,人和人之间,是互相影响的。

    来询者的主观体验:

    做为来询者,不论坐在对面那个建构师是怎样的资历背景、情绪状态,来询者一定会先本能的猜疑这个人是否值得信任,是否足够真诚。任何的矫揉造作都会让他们再观察一下,甚至想即刻离开。因为接近建构师本来就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而建构师刻意保持的距离,会让他们的自我感觉更差。

    当确认对面建构师的真诚之后,接下来的一个苦恼,就是他们会担心,展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会破坏这种真诚的关系。他们并不确定那些自己否定已久的痛苦想法是否不堪露面。接着,被无条件接纳后,真实自我的流露带来的,是原有内在世界的崩溃,这种痛苦将带来不可预知的新问题。随着问题与建构师一起解决,他们会依赖建构师对自己的支持,并渴望在外在世界成为真实地自己,但是他们并不完全相信这样做是安全的,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和融合的过程。

    我们看到,虽然“三板斧”是在庞大的真实世界中,抽象出的三个绝对客观和理想状态下的终极方向。但事实上,没有人可以完全做到这三个方向,我们所有人都处在庞大的灰色地带,甚至可以说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

    但是当我们接受自己与来询者一样不完美,只不过是角色和经验略有不同;当我们与来询者一道,朝着这三个方向去努力的时候,不论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对来询者,都会促使事情向好的一面发展。我们必须深刻明白,这是一条彼此成就之路。

    叶上闻

    公众号:生涯叶上闻

    2018年8月3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建构No.9》用建构三板斧,修复内在割裂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tp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