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页:能信此我,则不堕于一切。不堕于一切而独立,则为天上天下之尊。一有所见,则为见执,则此我属见,不得为我。能一无所见,而只见我,乃为正见。我本无形,见亦无相,以无相之见,见无形之我,所谓念念真如,名为相应。得如是义,大事即了,何必多求?
53页:有见必堕,盖有见必有所也。惟见此我则不堕,盖我无所也。
53页:盖以无所之妙我,则能游戏于有所之法界。此我本无法无界,故能建立一切法界,故能堕于一切法界。
54页:此我本来无生,若有生则非我矣。然而有念,念亦非生,必有所缘之物而起,而此我则未尝起也。缘散而念灭,而此我则未尝灭也。观其无灭,则无生可知。无生无灭,乃为此我。有生有灭,是谓一念缘起。
54页:学者遇善知识发明此我后,当着实精研,求相应之法。相应之法,即在一念缘起之际,细细精察。此一念中,有正缘之念,有初缘之念,有起而未缘将缘之念。果能此际看得清楚,则不能为念所累,不能为念所累,则此我尊贵矣。当正缘物之时,极力一提,离其缘而仍然此我,可谓云散天开,日光复明,然已为所缘困敝久矣。于初缘之念起,即一觉,而仍然此我,则妙而玄,而几于常住,玄之又玄矣。其中妙处,尚可以言语形容哉,惟自得之、自证之而已。
55页:信此我后,最要最妙者,如痴如钝,一无所知,一无所能,这样则疾证菩提。盖本体俨一痴钝之物,我能相应如是,所以能疾证菩提。若说到灵明妙觉,则起作了也。
55页:只论此我之真,不必论其境之隐显也。人错会佛祖之意,都去在隐处求,都去学禅定,杳杳冥冥,恍恍惚惚。可怜淹没在禅定海中,何日得能出头?哪怕是七百年老古椎,也只是枉用心力。华严菩萨赞佛超过禅定海,小乘人哪能识此,所以宗门不贵禅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