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块从伊甸园中丢出来的活着的石头,撒旦用黑暗的刀和仇恨的锤把他打凿成魔鬼的模样,耶稣却用光明的剑和慈爱的锉把他雕塑成天使的样式。
我们喜欢的不是世上最伟大的作家,而是和我们思想认知类似的作家。
短暂的流浪,那叫旅游;一生的流浪,那叫苦难。
人的思想被“罪”的病毒侵染,朝圣的意念在一次次的充电祷告中断路。
真理是个多面体,而我们人只有一双眼睛,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真理的一个面。当我们把自己所看到的“真理的羽毛”当成那只“真理的小鸟”时,我们就用有限、无知和自我把“真理的小鸟”给肢解了。从那一刻起,在人们的思维里,那只能鸣会飞的真理小鸟已不复存在了。但真理又确实是存在的,它隐藏在孩子们的天真里,它栖息在将死之人的回忆里。当“真理的小鸟”在人们的认知之外飞过去的时候,它洒落的片片羽毛,落在你我那狭小的思维空间里,你捡起来的是一片白色的羽毛,而我插在头上把它当成胜利的旌旗招摇于市的,却是一片黑色的羽毛。故此,你认为真理是白色的,而我坚持黑色的才是真理。你试图劝服我,却没能劝服得了。我也努力地改变你,却使你更加坚定地拥护白色。因为我们都自以为是地认为握着真理的证据。策反不成,毁谤便生。你就说我这是伪证,我趁机反驳你那是假真理。争论愈演愈烈。讨伐声,谩骂声便成了彼此捍卫真理的宣言。就这样,每片真理的羽毛在享受“此”的供奉和膜拜时,也遭到了“彼”之流言蜚语的重伤。鉴于此有智者就提出了“泛真理”理论,说:“真理不是唯一的,你拥护的是真理,他坚守的也是真理,真理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中”。众人恍然大悟,对智者的言论佩服地五体投地,彼此奉承说:“这才是真理啊!”。就在阿谀声渐弱将无之际,一个青年怯怯地说:“一个人一个真理,那谁的‘真理’是真理呢?”智者瞠目,众人结舌,个个哑然相觑。
我们戴着自我的眼镜,就容易论断人;我们披戴着基督 ,就会省察自己。
把世界看透的人,要么积极入世,要么消极避世。前者者洞悉世俗的种种,不以暗为黑,不以腥为臭,和光同尘,与世同流,与俗合污。他们利用对世俗人情规则的了解豁达从容地在世上哭笑游戏。后者则因活得明白而又缺少难得糊涂的“慧心”,对世上的人事金刚怒目,久而久之便失望满怀,心灰意冷。
安静的心就像水平如镜的湖水显示出了灵的清澈。
郑庄公与其母的故事和上帝神父与我们世人的故事何其相似啊!郑庄公因其母对弟弟的偏爱、纵容,最后谋伐庄公,而得到应有的惩罚——驱离皇宫,并发誓不及黄泉,永不相见。庄公后便生悔意,故掘地见黄泉,与其母会于隧道中。公曰:“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母曰:“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大遂者,主耶稣基督也。大隧之中,就是在耶稣基督里,其乐融融。大隧之外,就是通过耶稣基督进入天堂与神父和好恢复起初时的美好,所以其乐洩洩。
同样的行为,如果动机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这个世界虽然已不再纯洁,但至少还有一部分人持守着纯洁,努力地寻找着寻找持守纯洁之心的人,你也应该努力地寻找。即使我们现在已经不再拥有最初的纯洁,但我们也要努力使自己以后不再污秽。一颗悔改的心邂逅一颗纯真的心,你就会遇见上帝!
在外的环境只能使人屈服,而内心的信念却能改变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