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畅快淋漓地阅读完这本书,结束的这句话震撼了我:“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才是企业真正的边界。” 其实这对应到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的,自己的认知边界,决定着自己成长的高度。读完这本书,虽然是在讲关于企业的思维模型,但是结合个人成长,还是有很多的感悟:
1 首先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内驱力。一枚鸡蛋,从外打破可能会带来毁灭。从内打破,就像鸡蛋变成小鸡一样,会遇见一个全新的自我。自己首先要有一个要去改变的信念,之后的思维模型才能帮助到你。这个才是关键。
2 找到自己所属的曲线位置,锻炼自己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技能曲线,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投入到一定点的破局点,才能迎来曲线的快速成长,收获回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技能曲线,都是伴随一生,这个时候就要用第一性原理来审视自己,找到哪些不变的点,进行累加。亚马逊的贝索斯说的这句话很重要:“未来十年事情什么不会改变?然后把所有精力和努力放在这样的事情上。” 如果不是,就要在极限点之前,考虑把技能切换到第二条曲线上。
3 错位竞争,定位是很重要的策略
就如同以前提到的冠军战略,错峰思考,选择少有人走的路,与显而易见的真理反向走。在本书中讲的是主流价值网和新兴价值网的定位。针对个人而言,就是列出过去的成果和成绩,累加一下,看看它会变成什么?把它定义出来,它就是你的冠军领域。如果不是,就再细分并努力成为冠军。因为你有再多的子弹,也不及你有一颗原子弹。找对点,后面的坚持就能将能量放大。
4 击穿破局点,才能迎来优势成长
成长是复利的,刚开始的时候慢得不得了,突破一个点之后就快得不得了。拿数字来举例子,每天进步0.01,和每天退步0.01,咋看起来差别不大,但累计1年,就相差1259倍,这就是复利带来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找对点,坚持足够长的时间。书中的单一要素最大化,就是将我们的成长聚焦再聚焦,坚持就能产生复利效应。
5 提升心智,才能打开认知边界
书中提到,组织通常更擅长在一个恒定环境中执行自我维持性的任务。其实,何止是组织,连组织里的人,都是这样的。变,即意味着风险,而拥抱风险是反人性的理性思考。也就是说,你过去的成功,有可能是你未来的最大障碍。打破这些障碍的最有力的,就是沉下心去,去找那些最基本的东西,破除口号和鸡血的迷障,找到最核心的本质—关键点,这样才能从内去打破。
6 回归商业,十二个思维模型提供了一个练习册
十二个思维模型是进行思考的框架,用商业对应这些思维模型,更能深度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