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行者经过一个城镇的时候,看到一群工匠在工作,就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冷淡地说我在砌墙,第2个人认真地说我在建筑一座宏伟的宫殿,第3个人热情洋溢充满自豪地说,我在实现自己的梦想。
十年后,说砌墙的依然在砌墙;说建筑宫殿的成为了工程师,说实现自己梦想的成为了领导者。
同样的工作,但是三个人对自我的定位不一样,工作的热情以及未来的发展截然不同。
定位不同,命运不一。
定位,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
人生就像航海,定位就像灯塔,没有灯塔就会缺乏航向,容易迷失。
定位清晰的人,会朝着自己的定位努力精进,精进的速度和效率也比努力却没有清晰定位的人要快。
每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都会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
具体如何找定位呢?
《心智突围》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提醒。
《心智突围》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作者Windy Liu 告诉我们,局限一个人成长的是我们的惯有的心智,想要成长,必须打破旧有的心智模式,建立新的心智模式。他从定位、认知和心境三个维度介绍了心智突围的方法。
对于,定位,作者认为:
我们如果想要清晰的梳理自己的定位,必须从优势、目标和需求三个维度着手。
1.挖掘自身优势
我大学有一个同学,普通话特别差,我们师范类学生毕业时要求普通话至少是二甲,但是他的普通话实在不敢恭维。评审老师甚至说:“你的普通话要是能够过关,我把头拧下来给你当球踢。”
普通话不过关,就意味着毕业无法拿到教师资格证,无法当老师。
他没有被普通话这个缺陷拦住,他的写作能力很强,毕业后他没有去当老师,而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当了记者。现在混得风生水起。
以前我们总用木桶理论谈人才发展,认为影响一个人发展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短板,所以很多人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自己的短板。但是新的人才发展理论认为,决定一个人一生成就的,不是短板,而是长板,是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优势是能力的体现,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定位才更容易实现。
2.明确个人目标
明确定位之后,还要找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你到底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希望成为的角色身份,可能是咨询师、培训师、学者、作家、插画师、音乐家、画家......这些你希望成为的角色身份,就是你的目标。
我一个朋友,我认识她好多年了,但是从来没有见到她有明确目标。她一会想当培训师,一会想当咨询师......最近又想成为美食家——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直走在各种尝试的路上。
她虽然在尝试,在找适合自己的路,但是因为目标不明确,所以她虽然努力却因为没有聚焦努力,积淀不多,一直无法变现,这导致她很焦虑,而这种焦虑又引发她各种新的尝试,然后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目标是一个人的行动兴趣所在,明确的目标则是一个人持续行动的动力之源。
3.找到他人需求
真正的定位必须能够满足他人的需求。不能满足他人需求的定位,完全属于自嗨。
古时候有个人,无论什么都想学一招。他听说有人会杀龙,就立刻变卖了全部家产,不远千里拜师学艺。
三年后学成归乡,乡亲们问他学到了什么手艺,他就连讲带比划,表演给大家看——怎样按住龙头,怎样骑上龙身,怎样把刀插入龙颈……
正在他说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位老年人问他,“小伙子,你上哪儿去杀龙呢?”
“哟!他这才醒悟过来:世界上没有龙,自己学的这一身绝技毫无用处。
我们的定位一定要能够满足他人需求,解决他人问题,这样才能给我们带来价值感。对别人毫无价值的定位,不要也罢。
没有优势的定位,会因为能力不足让人焦虑;没有目标的定位,会因为缺乏兴趣而让人厌倦;不能满足他人需求的定位,会因为缺乏价值,让人失落。
三者都满足的定位,才是真正的定位。
我们有很多人,见什么好就学什么,看上去似乎很努力,其实就是定位不清,不知道自己需要的什么。
一个真正成长的人,一定是带着清晰的定位,踏上努力的征程。
定位不是一次梳理,永葆一生的;定位是变化的,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审视并且梳理一下自己的定位。
回顾一下你当下的定位吧,是否满足了这三点;如果你还没有清晰的定位,不妨按照这三个方面梳理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