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初学书法,将书法作为一种兴趣爱好,简单练练,并不去追求其中的规范——这样做当然有助于降低难度,提高兴趣。
但是,带专业需求的场合,你需要很痛苦地改掉一大堆坏习惯,时光不能倒流,所以一开始写字,就理应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你自以为感觉良好,但改起书写毛病时,会很痛苦,甚至会改得你几乎不会写字了→_→
初学者需要养成的写字习惯:
转自网络‖侵删一 写字的姿势
写字的姿势最实用的有两种——坐姿与站姿。如果坐姿不端正(如高低肩,跷二郎腿,歪坐一边等)或桌椅高度不合适,会使写出来的字大打折扣。
坐姿要求:两脚自然分开,距离同肩宽,平踏地上。身直、头正(可稍左偏斜,便于书写时形成良好的视觉),胸离开桌子约一拳距离。左手按在纸的左上方,右手执笔写字。写大楷宜腕、肘悬空,写小楷可不悬肘或腕肘均轻靠在桌面。
站姿要求:成“八字”立正站好后,右脚向右前方跨出半步。左手在左上方按住桌子,与两脚成三角鼎立之势,稳住身形。身体随写字高低前后俯仰,头放端正,右手执笔写字。
二 “枕腕”、“提腕”还是“悬腕”?
写字要靠腕力,因为手腕比手指的力气大得多。腕力强劲者,笔画遒劲有力;腕力不足,则笔画绵软。
能否使用手腕发力完成书写过程,几乎成为了书法入门的判断条件。写一到两寸的字(约3-7cm),主要用手腕发力,手指主要作用是辅助控制完成笔的精细运动;两寸以上(7cm以上)则还需在此基础上辅以手臂发力。
书写技法是书法艺术的基础。
古人在论及书法技巧时,特别注意强调“腕法”。明代徐渭说:“古人贵悬腕者,以可尽力耳,大小诸字古人皆用此法。若以掌贴桌上,则指便黏著于纸,终无气力,轻重便当失准,虽便挥运,终欠圆健。盖腕能挺起,则觉其竖,腕竖则锋必正,锋正则四面势全也。”(《笔玄要旨》)
“腕法”主要包括“枕腕”、“提腕”(枕肘悬腕)与“悬腕”。
“枕腕”是将右手手腕枕在左手上;“提腕”是肘部贴案(宜轻,若即若离,不可死死地贴紧案面),手腕悬起;“悬腕”指手肘都悬在空中。
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中说:“枕腕,以左手枕右手腕。提腕,肘著案而虚提手腕。悬腕,悬著空中最有力。”
“腕法”的使用与所写字的大小有关。枕腕时,右腕移动不便,主要靠掌指来控制运笔,适合写寸以内的小字。它不利于横向用笔,却纵向自如,所以写中来的字多狭长。
提腕,是以肘为支点转笔运指,适合写中等的字;悬腕,以臂为支点,活动范围更大,适合写更大的字。
元代郑杓说:“(字)寸以内,法在在掌指;雨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魏晋间贴,掌指字也。”
魏晋人多写小字,常用“指掌法”。将指掌运笔之法与肘腕配合好,有助于写好大字。
练习“腕法”一要学会“使力”,二要增加腕力。为此可多做些锻炼腕力的运动,一方面增加腕力,另一方面要试着把悟到的手腕“使力”方法化到书法中去。
坐姿写字,可用“枕腕”法或枕肘悬腕法。
站姿写字,要悬腕、悬肘。前人练字很讲究“悬肘”、“悬腕”,清代书法家朱履真说:“悬臂作书,实感人不易之常法。
上古习地凭几,又何案之可据?凡后世之以书法称者,未有不悬臂而能传世者。
特后人自幼据案作书,习于晏安,去难就易,以古法为畏途,不以为常,反以为异矣。”
不过,对初学者来说,把手放桌上更容易找到正确的用力位置,枕腕写未尝不可,只是手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不要压死在桌面上。
三 执笔“高”还是“低”?
执笔的位置,和所写字的大小相关。
写大字执笔宜高,写小字执笔宜低。这是因为,字越大,笔所需挥洒的范围越大,因此执笔就应当越高。这就像拿筷子一样,筷子拿得越高,挥舞的范围越大。另一方面,执笔越高,就越难控笔。(如果将手作为杠杆的话,显然支点距笔越远,发力效果越明显;支点距笔越近,越便于操控。)所以执笔高度应该适当。
执笔位置,和字体及写字姿势有关。通常而言,同等大小的字,行书执笔位置比楷书高,草书执笔位置比行书高;站姿写字执笔宜高,坐姿执笔宜低。
至于具体的高低尺寸,并没有严格规定,因各人的情况和习惯不同而自行定夺。
执笔位置,还和字势有关。
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云:“学书第一执笔,执笔欲高,低则拘挛。执笔高则臂悬,悬则骨力兼到,字势无限。虽小字,亦不令臂肘著案,方成书法也。”
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太祖的毛笔书法多枕腕低执笔,但是他后来发现那种纤柔妍美、内敛自足的小行书,很难写出纵横捭阖气势来,因而他毅然改弦更张,开始悬腕乃至悬臂高执笔进行书写。
执笔位置低时,手腕可以枕在纸上;执笔位置略高时,手腕可枕在左手手背书写;执笔位置再高时,手腕离开桌面,手肘支撑桌边书写;执笔位置更高的话,则应配合站姿,悬腕书写。
四 其它
除了以上基本点之外,还有一些要素需要了解。
第一,学会“使力”。
如果不会使力,一味使用蛮力来控笔,握笔太紧,不仅容易造成肌肉酸痛,还会导致书写不力,影响笔势,致使写出的线条缺乏质感,更不要说写出古意及韵味了。
关于“使力”,古人提过“指实掌虚”“推、拖、捻、拽”等好的意见,可以参考着多做练习。
第二,练好“笔法”。
举例来说,如果你描红时,无法将点画一笔到位,就说明你的“笔法”练习还有待提高。这需要纠正错误笔法,继续苦练,来使笔画到位,而不是一笔一描,用“画字”的方法将笔画写好。为此,要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如果笔画不到位,可以从头再来——不要形成“画字”的习惯,从而破坏自己的书写节奏。
第三,练习“篆、隶”。
许多人习惯将楷书做为书法的起步来进行练习,大有“五年学欧、十年学楷”之势。其实,从书法源流来看,楷书并不是“行、草”的基础。
草书与楷书都是由西汉隶书发展而来的,而隶书则是由篆书蜕变而来。篆书发展为隶书,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这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所以,练习“篆、隶”,可以练好“中锋”行笔等技巧,打好扎实的笔法及线条基础。
其实,书法并不是特别玄奥的技艺,关键在于勤学苦练。但是,一旦起步走错了或基本功不扎实,那就会给以后的功力增长带来麻烦,即使结构精巧,细节上难免疏失。
所以,初学者最好找个科班出身的老师带带,以免走错了路头,回头再改,耽搁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