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是有我还是无我?

作者: 壹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9-15 06:44 被阅读0次

佛教藏典《金刚经》中,“无为”“无我”是被划重点的概念:

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得无说分第七)。 也就是说,人有所的作为大体一致,无为之处能显示人真实的功力。比如,有个说法:人在工作学习之外的所为体现他的真实人性,有人百无聊赖;有人摆花弄草;有人弹琴诵诗;有人唯有电游,不一而足。

2.“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究竟无我分第十七)。人存在的意义在于布施,利益他人。若一个人以钱财布施,远远不如以经言偈语为人说来得好。而且,人的布施应该不著痕迹。无我,即做而不宣,成而不居,完全不图回报。

3.同时,如来还告诫各位修行菩萨,“于法不生断灭相(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如来所有的32相,是凡人应该景仰的还是不景仰。答案为既不又是。这就是如来过人之处:一切事物,因其所称而具有不真实性,同时因其存在而有着真实性。这是般若空与相对实的区别。

而活在当下的无我抑或有我也具有此等玄妙性。且听我慢慢说来如下:

《道德经》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第二章),有我的一切都是相对存在着。而在宇宙空里,一切一元无二,依此理,有我与无我原本是一回事。对于尘俗世间的我们,何时感受有我,何时又达到无我,似乎决定着幸福的指数高度。

正如当身处阳光普照,溪水潺潺,鸟语花香之山水胜地中,人能感受自己身在其中的幸福。而当人深陷无名抑郁、在医院接受无情医疗、受到残酷消息的打击等时候,人的身体可以暂时消融,只剩下与宇宙相关联的呼吸,让大自然让宇宙给予能量,支撑人渡过尘世难关。

这种分别对待,不是逃避。而是俗世人的内在机制的自然启动。人具有两面性:俗世性与宇宙性。前者让人在具有幸福快乐激动狂喜等情绪的同时经历生老病死,让人生存感起起伏伏,难以把控;后者博大宽广,容纳一切的好的坏的积极的消极的善的恶的等等,在此人可以得到能量,满血复活。

因此,活在当下仍是人应有的状态,我们在每一个当下体验人世的微尘分秒点滴,消耗能量;或让自我消融入茫茫宇宙间,以空充溢生命,获得能量。在“我”的有无之间,人就这样拥有着多重命数,轮回又轮回地在地球与广袤宇宙间穿梭活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在当下,是有我还是无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jz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