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秋天,一位来我们机构咨询的女士说:“现在我家里,实际上是三个人围着我妈妈转,还有分工,我负责给她吃药、量量血压,一个保姆阿姨负责陪她说话、看电视、散步,一个保姆阿姨负责给她做饭、打扫卫生。可以说是竭尽所能的照顾她,但她还是稍微一不顺心,哪怕饭稍微热一点,凉一点,就会发脾气。如果离开身边时间稍微久一点,就开始唉声叹气的,吊着一张脸。搞的我们左右都不是,已经都这么多人陪着她了,真不知道她要怎么样,到底还要做什么才能让她满意。”
“多人围着一人转”还不够吗?这么周到的陪伴,为什么老人仍然不满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在家庭生活中,出于朴素的情感和愿望,子女总是想把最多、最好的爱和关心给老人。自己工作忙,一个保姆不够就找两个,目的也是想能多个人陪陪老人。但实际的效果,却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子女无节制的、堆砌式的爱,把老人 “宠坏了”、“惯坏了”。
“个人专属”和“私人定制”虽然是上佳的选择。但是,多人围着自己转,所给老人带来的“专属感”,意味着老人在控制欲方面会被刺激和放大。这也使得老人的欲求和想法越来越多,一切如意还好,但当老人越来越多的欲望无法被完全满足的时候,当老人发现照护者懈怠了、“不热情了”,那他就会觉得自己无法完全控制和支配照护者,这个时候老人就开始“挑刺”了。
所以,过度的堆砌资源,搞这种“多人围着一个人”、“个人专属”式围绕和捧举式的陪伴。不仅起不到陪伴所应该达到的让老人顺心、安心的效果,反而会因支配、控制不到而产生焦虑和不安,使得陪伴失去效果和意义,继而加深对老人和家庭之间的相互刺激。
这类情况,在老年痴呆症的老人群体中则更为明显。老年痴呆症老人由于思维锐化的问题,他们无法客观、公正的看待事物,也无法做到站在他人的角度去善解人意。反之,他们会放大自己的感受,会拿放大镜去看待问题。
在我们爱知介护的机构中,如果老人“成功”的寻找到“专属”的照护人员,那将会是一个显著的风险。
首先,照护者过度的向一位老人提供服务,会直接引发其他老人心理的失衡,他们会认为“这个人为什么只陪他都不来陪陪我”。这会使得他们对照护者因为不好的判断而无法建立互信的关系。而照护者也就无法走进这些老人的内心世界,更谈不上开展工作了。
另外,“专属”关系一旦建立,老人的控制欲显现了,当老人认为是自己专属的照护者,去为其他老人提供服务的时候,老人就会开始“搞事情”。有时会挑照护者在协助其他老人吃药的时候,说:“我要去厕所,憋不住了”,有时会挑照护者在扶着其他老人走路的时候,上前搭话,甚至拉扯照护者,有时看到照护者刚一坐到其他老人身边,就开始咳嗽。这些看似点滴的小事,无疑是在宣告:你不能去帮其他人,你只能来帮我。在这样的情况下,照护(老年痴呆症照料、照护、照顾、护理)者正常的工作是无法开展的。
同时,过度、无序的陪伴老人,对照护者本身来说,也是一种伤害,这一点在老年痴呆症老人照护过程中,更加的明显。
杭州有位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刚刚入职,满怀热情投入工作。因为他们机构有一位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长得像自己的外婆,所以她总是喜欢多陪陪这位奶奶。刚开始奶奶总说“她是好朋友”,“很相信她”,这位年轻人呢,也因此感觉到特别的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于是总能看到两个人在一起形影不离。年轻的你不还就像老人的专属一样。但没过几天,奶奶由于定向能力(时间、地点、人物关系)障碍,以及记忆障碍(记忆错置)的问题,把这位年轻人,和自己自己年轻时的情感经历联系在了一起,将女孩当成了那个当初“夺走”自己老公的人,大骂她 “不要脸”,说她是“情敌”,女孩哭得很伤心,没几天就离职了,从此,也没有再从事与养老护理相关的工作。
盲目的凭借自己的喜好甚至热情,无节制的走近老人,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解和应对能力,在遇到老人因疾病特质而导致的态度转变的时候,往往无所适从,甚至觉得“真心错付”,从而情感和感受上都接受不了,这样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那么,什么是可改善老人生命质量,让老年痴呆症(脑萎缩、认知症、失智症、脑退化症、老年抑郁症、老年精神病、认知障碍、帕金森、阿尔茨海默型、额颞叶型、路易体氏型、亨廷顿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尔兹海默型等)老人回到正常有尊严生活的正确和有效的陪伴呢?下期的文章中,我们会通过爱知机构中的老人在生活陪伴下的改变来呈现,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