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张慧姝,这是我在简书创作的第137天,今天首页只有一篇我写的文章,我要写的是我真实的写作历程,我想分享三个重要的观点,与此同时,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对得起你的时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0184/a0c1dd943f66967e.png)
在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我几乎从不写文,日记,没这习惯;书信,那属于过往的年代;工作报告,PPT就可以了,并且一直以为,文笔好的人,才写文章,我不擅长,也不需要啊!
不过,我也一直有我的困惑,那就是,为什么读过的书就像没读过一样呢?然而当我读到三毛的这段话时,我自以为找到了答案: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哦,我放心了,三毛替我找到了原因,那就是,那些读过的但已经忘记的书并没有白读,它们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上……于是,我继续放心过着没有写作的日子,直到无意中看到一本书《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作者是美国的娜塔莉·戈德堡。
书名强烈吸引了我,“用写作来调心”的说法正符合焦虑渐增的我的需求,所以我认真阅读起来。这本书绝不同于一般的写作书,不谈什么开头结尾之类的技法,也不对文章的好坏做任何评价,它就是一本写作启动书,唯一目的,让从不写作的人能够拿起笔来有东西可写。我照着娜塔莉的一个个绝妙主意,一串串稀奇古怪的词语,来到咖啡馆、食堂、餐厅、街边、阳台、厨房、洗衣机旁,身临其境,把五官捕获到的各种感受实时记录下来,只管写,不修改,不回看,坚持写,就是娜塔莉眼里的好学生。我走出了写作的第一步,娜塔莉告诉我,写作就是修行;写出来的文字只是“写”这个过程的记录而已;自由书写就是展现心灵的历程;让写作的笔带自己进入“写”的未知;坚持写下去,相信你所爱的事物,它便会带你到你需要的地方。
后来,我上了周国平老师的人生必修哲学课,几乎每堂课的结尾,周老师都不厌倦地讲述写作的重要性。他甚至呼吁,每一个会写字的人,都应该写作。同时,他用哲学家的眼光,赋予了写作哲学上的意义。在他看来,写作,是邀请一个更高的自我出场,与现实中的小我保持一定的距离,站在更高处俯瞰这个小我。写作,就是珍视自我的经历,把这种外在的经历转化成自我内在财富的过程。每个人不同于别人之处,不正在于他独特的经历吗?
于是,我更加坚定了写作这件事。写作是自由书写心灵。写作是一个更高的我与现实的我对话的过程。
我渐渐固定下了每日写作的时间,那是日出前的一段独特时光,窗帘上第一缕阳光不请自来,临街车声一点点大胆起来,而日记本上也留下了我写的一行行生活琐事、读书随感等。这些自言自语,写掉了好几个本子,那些想不通的事、看不惯的人,统统进入了我的日记本,我在其中直抒胸臆,然后发现写过之后,就平静了也理智了,而那些美好,即使只是倏忽而过的存在,也被我小心地记录下来,如同我曾经爱收集的树叶标本一样,成为了永恒。原来,写作,这个更高的自我出场后,可以对周边环境、对自我的理解更多一些,让生活更从容一些。
再后来,我来到了简书,惊艳于简书上那些文采的飞扬,叹服于一文就收获几千颗红心的热度,暗问自己,何时,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输出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源头寻找答案。在简友推荐下,我找到了好中文,而王佩老师的这段话,更是说出了我心中已然存在却不知该如何表达的想法,“因为文字比世上的一切都长久,火烧不掉,水冲不走。美丽汉语,美丽人生。有一种冲动比情欲更火热,那是语言外壳包裹下、寻求突围的心灵。”
好中文的课才刚刚开始,我在王佩老师的课上还意外找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那些读过的但已经忘记的书到哪里去了?我一直聊以自慰到气质里去了,而王佩老师的话振聋发聩,无输出的输入,早已经进入了信息的黑洞……原来,有些事,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是错的。
还有些事,我从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不知,病矣。”就比如,我从来没有细究过何为“中文”。在王佩老师《正版语文》的影响下,我去补习了“中”和“文”的原义。“中”字,源自圭表,“立表测影”的形象,“表”正“影”才正,否则,差若毫厘,缪以千里。“文”字的金文,有一个“人”,有一颗“心”。
来到好中文,就是用一颗热爱汉语的跃动之心,寻找、感受最中正的好中文的样子,输入最终是为了输出。幸运的我们,正使用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而幸运的我,终于知道要绕开信息的黑洞,走上提高心智与文采的好中文之旅……
“简书三剑客”ד好中文”联合征文|今天,简书首页就你一篇文
![](https://img.haomeiwen.com/i6800184/45d24aa9fa0a4d95.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