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价值是什么『闲话电影』
我们是否最终也成为“驴得水”?

我们是否最终也成为“驴得水”?

作者: 赖樟生 | 来源:发表于2016-12-22 17:36 被阅读0次

    已经很多年没有怎么看电影,这几年看的电影(包括电视剧)都是看过的小说翻拍而成的,没别的就是看看导演和演员的能力是否超越了原著,或者是否贬低了原著。昨天看了一部电影《驴得水》,这也是阿B用我的优酷会员看了《驴得水》,我才有所关注。阿B基本上不会花时间在这些消遣的东西,抽出时间观看,我想一定有着某种现实的深刻意义,加上微博上也众多文青在讨论,这两种因素叠加在一起驱使我昨天看了这部《驴得水》。

    不出名的导演,不出名的演员,就是这么一般人物在打造了一部具有文艺和商业性质的电影,简单的讲就是《驴得水》这部电影值得我们花时间观看。不要你多大的电影欣赏能力,相信观看的人都会有一种共识,就是说到底是社会改变了初心,还是自己改变了自己,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大家一定不会认为是自己无能改变社会。

    在坚持梦想的道路上,忘记了初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用错误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三明小学因为缺水,用一批驴挑水,可谁都不愿意出养驴的钱,于是校长便将这头驴虚报成了一位名叫“吕得水”的教师,用“吕得水老师”的工资来养驴;当上级领导来检查,要见这位吕老师的时候,大家只能编造各种借口搪塞,从此引发各种人的命运与选择。

    电影没有主演,反而戏份最少的成为了主演。《驴得水》这部电影的主旨探讨人性——探讨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底线;或者说是在探讨:我们是何时、如何就不再有底线了?我们曾经有过底线么?中国的知识分子曾经有过任何共同坚守的底线么?我们虽然不是知识分子,但是非常贴合我们的生活。

    常常我们警告别人不要触及我们的底线,或者说某某事还没有到达我们的底线,我们便可以依旧忍让或坚持。人往往在岁月的磨练中,众多底线便消失了,比如昨天晚上发的朋友圈——游走云水之间,有钱有爱相伴,不必与人为伍,管他江湖那乱,原来如此是梦!如今的我们别说什么底线,有个政府领导问我如何评价自己,我回答无法清晰认识自己,这个社会根本没有时间让我去研究自己,争取成为守护山林之前可以认识自己。我这个年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大胆的谈及一个性的问题。现在慢慢地发现,有女性在场也毫无忌讳的谈及,女性也不忌讳这方面,中年女性还会以偷人话题去开男性的玩笑。无论你之前多么的傲气,多么的在乎面子,在现实社会中什么底线便什么都不是,不然哪里会有高官贪钱?哪里会有小三?哪里会有各种不是正确的价值观的行为?每个人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不同,走向的道路也会不同。

    《驴得水》中的孙校长带着女儿孙佳、张一曼、周铁男、裴魁山在三明小学为了改变农村教育,甘愿在缺水的穷乡僻壤的地方办学,这一伟大又美好的梦想就因为用错误的方式,导致每个人都没有了底线,越走越远。

    孙校长谎报教师骗得经费,为了留下铜匠完成谎言默认张一曼用身体交换,为了让女儿把一开始便错误的谎言继续完成下去不惜向自己的女儿下跪等等,是不是知识分子的底线?我们的底线是不是这样的?

    张一曼追求自由,放汤不羁是不是就可以不在乎自己的身体?还是只要灵魂得以释放洒脱便是人生的价值体现?

    周铁男一向都是愤世嫉俗,坚持自己的主见,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什么都是,由铁骨铮铮的男子汉沦为哈巴狗,唯听计从,我们在面对权贵的时候能否依然坚持自我呢?

    裴魁山向张一曼深情表白失败,最终因爱生恨,在自己曾经深爱的人面临巨大的羞辱的时候,却对爱的人破口大曼,用各种语言去羞辱,这难道是他的底线那么低?

    孙佳忍受不了心爱的驴被杀,忍受不了他们那样羞辱张一曼,迷途知返,要去揭发,在父亲的下跪求情的情况下,最终又变得助纣为虐,这也许人真的是多变吧!

    铜匠本来是一位淳朴的人,因为和张一曼睡了一夜,却爱上了张一曼,加上孙佳经常教铜匠读书写字,慢慢地讨厌了自己的泼辣农妇,嫌弃了自己的生活,后又因张一曼谩骂铜匠是牲口,从爱生恨,而且生生地把自己爱的人逼疯了。这样的大转变便是环境的改变造成自己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又或者之前的自己没有见过世面。

    这部电影不是主角却成了主角讲的便是铜匠的老婆,至始至终都是真实的自己,甚至明明知道自己的老公出卖了自己,在张一曼骂铜匠是牲口的时候,反而回骂他们是牲口,在铜匠和孙佳的婚礼上,面对枪指着头,果断的把枪夺下,在整个电影所要呈现的价值观中,铜匠的老婆才是主角。

    如果电影从正面的角度讲述会是天堂吗?

    孙校长一开始便不谎报老师申报经费,而是大家共同承担驴的养护费,美好的梦想是不是会实现?在那样的残酷条件下,我想是没有结局的,因为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都不会得到教育部的支持,因为他们本身便有污点。

    张一曼要是答应了裴魁山的表白,共同去大学教书,裴魁山写诗给张一曼,张一曼唱歌给裴魁山听,是不是就是美好的爱情呈现在我们眼前。但是张一曼那放汤不羁的性格,加上裴魁山性能力不行,迟早会出现爱情裂痕,这也许就是张一曼拒绝的理由。

    周铁男没有被枪指着头惊吓,是不是可以做自己,守护自己该保护的东西,但是周铁男在面对威胁是没有任何的抵抗力,最终会妥协。明明知道张一曼要用身体交换,表现出来的都是假的,在利益面前什么都变得不值钱了。

    孙佳佳要是去揭发了,结局会更加的糟糕,到时自己更加无法面对自己的父亲,因为孙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要的是什么。

    而张一曼要是不向铜匠老婆承认自己和铜匠睡了,那么我想最终张一曼和铜匠会幸福的在一起。事实上张一曼是喜欢铜匠的,在铜匠离开的时候唱着向爱人告别的歌,张一曼驻留下来听,在骂铜匠是牲口的时候流着眼泪,在铜匠逼迫自己的时候流着泪,这一驻留二落泪足以见证张一曼是喜欢铜匠的。可是这样的拍摄和故事的完整性是相违背的。

    创作者之所以用反面形式展现,是为了真实,更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戏中的情境,用信仰沉淀故事。剧中人把“理想”、“理念”、“信念”错当成信仰,但那些究竟不是真正的信仰创作者似乎是没有完全表达。往往越是美好而正当的愿望和目的,越是容易让世俗的道德底线变得浮动模糊,而人一旦习惯于丧失原则就必然迷失堕落。信仰不可能拯救每一个人,但起码能给向善之人一个可靠不变的指引和底线。同时,没有信仰也就无法真正面对死亡,无法面对死亡的人只能着眼于眼前利益,不可能有更高的情怀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可是由于剧中人物、环境的设定,所有的人物都不可能想到信仰的问题,大概是创作者没办法把信仰设置成一条线索,所以在这个故事里,“希望”也只能是一块“留白”了。虽然创作者展现了人性的许多“阴暗面”却没能给出希望,但我想绝大部分观众还是能够理解创作者的目的不是要宣扬阴暗,而是要让大家认识到人性的阴暗本质,于是更积极地寻求觉醒和救赎,并提醒人们不要像剧中人一样,在“美好愿望”的驱动下不断自我妥协、降低底线,一步步从好人变成了恶棍。

    我们老板说自己一向很诚信,但是现在很多时候一而再再而三的没有办法兑现若言。我现在在工作的时候,由于公司因素,也造成变得没有诚信,但经常提醒自己生活要兑现诺言,会不会将来我在生活上也得不到良好的环境来兑现诺言?以前,自己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会尽自己所能帮忙,现在看到朋友圈各种轻松筹,我便一毛不拔,还会说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在今后的日子,我们到底能不能坚持自己那所谓的底线?还是人根本就没有底线?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是否严守着做人的底线,是否还依然的保存自己的良知,等待时间的见证。

    火柴/文

    2016.12.2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是否最终也成为“驴得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rh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