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向前流淌着。
心,也如这早春的天空一般,时而疏朗,时而阴郁。
江南,终究又一次走回了梦里。乌镇的黛青色的梦,西湖的碧青色的梦,秦淮河的烟青色的梦⋯⋯
那日傍晚,当车子驶入江南,驶进乌镇,便被那细腻温软的风、轻清柔美的吴侬软语包裏了。
酒店的老板娘笑容可掬,声音甜美,不厌其烦地给我们一一介绍。进入房间,四周墙壁上整幅的彩绘,或海洋世界、或绿野仙踪、或枫桥夜泊一下子便令孩子们兴奋起来,在大大圆圆的床上乱蹦乱滚。
稍休息后,我们便在夕阳的余晖里走上了乌镇的街头。
石桥在脚下延展,一座又一座;碧水在桥下环绕,一弯又一弯。
忽听耳边潇潇簌簌之轻音,身边便是几处人家的细细密密的竹篱笆墙,种植时亦是用心,底部如编织的竹席,顶部自然是竹叶繁茂而婆娑了。
灯亦亮起来了,打在篱笆上,又在路上投下疏疏的影子,走在里面,不正是走在光阴的故事里?
年夜饭,孩子们点了梅干菜、东坡肉、白水鱼、酱鸭、竹笋、年糕、粽子⋯⋯单单没有北方的饺子。过一个江南的除夕,品一回乌镇的年味儿,这该是江南慢生活的享受吧。
新年的第一个清晨,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到来了。
在孩子们一口一个大嚼着美味的蟹黄小笼包后,我们便步入了东栅景区。
黛瓦粉墙,烟波水弄,倾刻便呈现在眼前。
古老的东市河缓缓向前流去,乌篷船一只只悠闲地来来往往。
踏着光滑的青石板路,抚摸着古旧的木头栏杆,望着对岸几米处安居在此的当地的人们,他们的古老的屋子里简朴的家俱清晰可见,有的房屋里没有人,有的房屋里有老人在闲坐或打牌,水便在他们家门囗悠悠流着,树便在水边徐徐绿着,桥亦在水上静静等待着⋯⋯
当街店铺,出售的商品一如既往地琳琅满目:精美的工艺品,木雕、陶瓷、传统布艺玩偶,熏香,民族服装,小书店里还有七十年代的小人书,伴着各种花儿酿成的美酒⋯⋯
最吸引孩子们莫过于品样繁多的美食:什么桂花糕、水晶糕、玫瑰糕,牛肉粽、鸭肉粽、蛋黄粽;晶莹剔透的蒸饺;尤其是那碧绿的青团,用艾叶和糯米包上梅菜肉馅,好看得叫人舍不得吃,细细嚼着又不忍咽,咽了顿觉回味无穷!孩子们吃得真叫一个美舒服。
随着人流,走走,看看,吃吃。拐弯处,那边舞台有武术表演,这边戏台有戏曲表演。若有兴趣,皆可随时驻足观赏。
就这样慢悠悠踱着步,看着巷头的当铺,想那孔乙己落魄的样子。走进木雕展馆,望那些历经百年沧桑依然栩栩如生的木雕精品。再去给孩子们买几套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
呵,恍若隔世!
累了,林家铺子就在眼前,进去,喝一壶好茶,吃几颗茴香豆,回想着《子夜》里面的光阴,《春蚕》里面的故事⋯⋯
午后的西栅,阳光慵懒地洒着,石桥上随心所欲的人们三三两两的坐着,可以选镜头拍照,可以想事情,可以发呆,忽一转头,一只小船便摇摇晃晃地划了过去,其后水波漾漾,水色漠漠。
迂回曲折处,竟有一处染房,粉墙环绕的若大院子里,木头高高擎着,塔着,上面凉满了手工扎染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才有的棉布,古朴素雅,青花瓷的,富贵牡丹的,秋菊飘香的,随风飘动着,何其美也!
此时,乌镇的树已绿,头顶黛瓦的那些粉墙上的枝蔓依然是干枯的。想象着再过一个月它们返青的模样,想象着再过二个月它们葱郁的姿态,想象着绿意盎然中突露几朵花儿的惊喜,这绵长绮丽的墙头,望断了谁的相思与无奈?想着想着,但闻暗香阵阵,呃,墙角数枝腊梅正静静绽放呢。
走过逼仄悠长的一段深巷,前面忽地豁然开朗,露天电影!小时候在姥姥家看电影的情景便荡了过来,那放影机滋滋的声音,那穿越在我们头顶投射到白色幕布上的魔幻光束,还有大人孩子们欣喜的惊叫声……哦,童年的记忆是如此的曼妙美好。
向晚的乌蓬渐渐归来,倦了的人们慢慢离开。
天色暗了下来,灯火已然璀璨,脉脉水波便斑斓起来,温柔起来了,青的瓦、粉的墙、绿的树、红的灯笼也便映入水中了。
这时的石桥上,有了些许凉意,有人站在桥上望风景,那真是一副的无比浪漫的画,是一首情意深沉的诗。
若此时有雨,是否会偶遇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心中的愁怨不知可否向我诉说?若坐于船上,惟桨声灯影相伴,亦可安宁于画船听雨眠了。
一江碧水,漫天星光,乌镇桥边,旖旎无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