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21:鬼神的价值

《中庸》21:鬼神的价值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1-21 21:49 被阅读0次

    《中庸》21:鬼神的价值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揜如此夫。”

    孔子说:鬼神所能产生的价值可真是盛大广博呀,虽然用眼睛看不见它的形象,用耳朵也听不到它的声音,但是它分明就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而单独存在。它能够让天下的人都斋戒沐浴、整肃身心,穿上最正式、最庄严的服装,虔诚而又恭敬地祭祀它。那盛大广博的形象似乎充满整个空间,好像就在祭祀者的头上,又好像就在祭祀者的身旁。《诗经·大雅·抑》中说:‘神灵降临,行迹难测。怎可怠慢不敬?’鬼神面前,即便是极隐蔽、极细微的存在,最终都会显扬出来。德贵慎独,人内在的诚意无法掩藏,其实就和这一点有关。

    孔子对于鬼神的态度,向来是讳莫如深的。在众弟子心目中留下了“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印象。老人家明确告诫子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对于鬼神,孔子似乎总是希望弟子们“敬鬼神而远之”的。

    鬼神作为一种力量,虽然眼不能见,耳不能闻,身不能触,鼻不能嗅,甚至用人的思维和想象也没有办法捕捉,但是它似乎又神秘而强大的存在着。寻之不见,挥之不去。这或许恰是孔子不愿意弟子们沉溺其中的缘由。毕竟,相对于虚无不可实证的鬼神世界而言,实实在在的眼前人、身边事,才是最重要的修行。

    或许,我们该换一种思维方式,来理解圣人的这段话:

    一、鬼神的别一种定义

    对于鬼神的祭祀,是由来已久的。从历史实证的角度讲,现存的“司母戊大方鼎”本身就是祭祀鬼神的产物,能够体现鬼神祭祀历史的出土文物不胜枚举。至于到底什么是鬼神?却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界定。商朝时,鬼神被拿来作为统治天下民众的工具。比干谏言忠言逆耳,商纣王以取其心以印证忠奸为由,变通着杀死了他。武王伐纣时,据说出现过狂风吹倒战旗,天降暴雨等反常迹象。武王犹豫之时,是他的辅臣们指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才进一步坚定信心,一举攻灭商都的。

    在小学或幼儿园教书的老师,都会有一种切身的体会。调皮捣蛋的小朋友,你倘若泛泛地称呼他为“小朋友”,是很难“制服”他的。如果你能一下子喊出他的姓名来,好像一下子便把他给“制服”了。所以,在小学、幼儿园做老师,记住孩子的名字是个必修的基本功。无独有偶,我们看《搜神记》《西游记》之类的文学作品,但凡鬼神被识别出来,叫出名字了,似乎一下子就少了不少神通。

    孔子在这里给“鬼神”下了两种不同的“定义”

    1、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虽然人对于鬼神目不能见,耳不能闻,但它似乎体现在所有的事物之中,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完全没有遗漏。换言之,在孔子看来,鬼神体现在天下所有的事物之中,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也就是说,所有的事物都天然的有着“鬼神”的属性,没有例外的。山有山神,树有树鬼,蚂蚁展现出惊人的一面时,也被认为是成了“精”。

    反过来讲,尽管所有的事物都天然的有着“鬼神”的属性,却不是所有事物都能体现出来的。至于如何把“鬼神”的神通体现出来,那恐怕是另一门学问。

    2、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能够把“鬼神”的神通体现出来的人或事物,才算是真正的鬼神。真正的鬼神,最显著的标志便是“承祭祀”。不仅为活着的人所敬仰、铭记,而且不由自主的为其举行盛大的仪式进行祭祀。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描述了一种与逝去者有关的底层逻辑——当活着的人中再也没有人记起逝去的人时,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会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彻底消亡。鬼神,说到底是生者还记得的逝者或逝去的事物。因为记得,所以“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杨绛先生甚至有一种更朴素的观点——能帮助人的便是神!

    二、鬼神与“德”

    《尚书》中讲“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宗庙是祭祀的场所,何以在“七世之庙”,可以观瞻和体察到完美德性的存在呢?德与鬼神之间,一定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诗经·大雅·抑》讲“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意思是说:‘’神灵降临,行迹难测。怎可怠慢不敬?”鬼神面前,即便是极隐蔽、极细微的存在,最终都会显扬出来。《大学》中强调“慎独”,在鬼神面前,万物最终都会显扬,何况是人的“诚意”。诚意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是否能做到“慎独”,所以,人的内在心意真诚与否,是不是做到了不自欺、不欺人,一方面,当事人自己知道。另一方面鬼神也知道,最终,假鬼神之手,必然最终显扬出来,为天下人所明了。德贵慎独,人内在的诚意无法掩藏,正是拜“鬼神”所赐。

    与此同时,如果没有至真至醇的德性,“鬼神”之力恐怕也无以发挥。与人的已知世界相对应的,一定还有一个更为宏大的未知世界。“鬼神”大概算是未知世界的产物,天道、天命大抵也是。孔子所主张的德性修养,说到底就是让自心通过自身在已知世界里完成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修行,使之越来越契合于天命、天道,进而完成人之为人从已知走向未知的超越与探索。

    这或许才是鬼神的真正价值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21:鬼神的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wh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