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歌简诗词中国诗词大会
读诗讨巧法(五)——通过句脚韵脚和避免句病判断读音

读诗讨巧法(五)——通过句脚韵脚和避免句病判断读音

作者: 不熟的果实最好 | 来源:发表于2020-05-10 12:51 被阅读0次

​(接前文)

2、通过句脚、韵脚判断读音

1)如唐代雍陶有一首《和孙明府怀旧山》: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

秋来见月多归,自起开笼放鹇。

这是一首律绝,第三句的结尾必然是仄声。查《平水韵》可知“思”有去声的读法,只作名词讲。所以后两句应念成这样(末句的“白”是入声,《陌》韵,音标是bak):

秋来见月多归,自起开笼放鹇。

2)黄庭坚的一首律绝《侯尉家听琵琶》:

舫斋苍竹雨声中,一曲琵琶酒一

恰似浔阳江上,只无明月与丹枫。

“锺”是酒器;这里第三句的句脚一定是仄声,所以这个“听”应念“听牌”的“听”才合律。

3)温庭钧有一首五律《元日》的颔联:

绪风调玉,端日应铜浑。

“吹”在句脚,应读仄声。它除了平声外,在《寘》韵里还念去声,这也和普通话出入很大。这两句诗应大致念成这样:

绪风调玉(吹、四声),端日应铜浑。

4)李颀《送魏万之京》里的颔联:

鸿雁不堪愁里,云山况是客中

听在句脚,所以应念“听牌”的“听”;“过”在韵脚,应念平声“锅”的音。所以这两句大致念成:

鸿雁不堪愁里(听、四声),云山况是客中

3、通过避免“三平调”、“三仄脚”判断读音

1-1)如鲁迅的一首律绝《无题》尾联: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惊雷。

“听”在这里如果念平声,就成了“三平调”,所以还是仄声。

1-2)李商隐的七律《锦瑟》首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华年。

“思”在这里为避免“三平调”,无疑也应念去声,大概是这样(“一”和“十”属于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念平声):

锦瑟无端五弦,华年。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一”在普通话里也因后面字的声调而变化:在一声、二声和三声字之前念四声,比如“一天一年一晌”里,“一”本身念四声;在四声前念二声,如“一世”;句末、单念都念一声,如“十一”。

而古诗里的“一”就是入声字,对于这类现在读平声的入声字(比如“屋、捉熟、觉”等等),如果要用普通话读出接近格律诗的美感,不妨都按照第四声来念。

1-3)唐代元稹有一首律绝《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园外籍长安柳》的首联:

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怜轻。

这显然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句式,对句的“稍”如果读平声则成三平调。但它在《集韵》的《爻》韵里有平声的读法,指“税也”。所以古诗词里的“稍”一般都是去声,在《效》韵,我们念成第四声就比较好听。

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怜轻。

2-1)清代扬州八怪李方膺的律绝《梅四首》(其一)的首联:

春色经年客里,暗香疏影冷山阿。

这里的“过”如果为仄就形成“三仄脚”;而且这句也不可能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因为“客”和“里”同时为仄,所以它不是出句自救。

念出来大约这样(“山阿”的“阿”归于《歌》韵):

春色经年客里,暗香疏影冷山阿。

2-2)南宋张慈的一首五律《行次季村》的尾联:

船人蟹宝,持寿觅诗翁。

“探”如果念仄声,即成“三仄脚”,所以应念平声的探,在《覃》韵。念成:

船人蟹宝,持寿觅诗翁。

2-3)“清末四公子”陈三立七律《赠黄公度(遵宪)》的尾联:

同倚斜阳雁去,天廻地动一沾巾。

“看”念去声则成“三仄脚”,所以这里是平声。全联优雅而激越,出句隽永、对句赤诚。

(未完待续)

解谜诗——第二辑

日本游历诗

狐裘拂袖——悬肘第五证

董其昌的罗生门

董其昌名号补遗

盛唐那次饯行——一首四联回文七律

英雄儿女

“晚来风味浓于酒”

莫言夏衍余秋雨

《饮冰室诗话》的佳句

书法的几重身影

“衰”应该念cui吗——回乡诗考补遗

明治汉诗

台湾行散记

故园权作少年游——昆明饮食

不添烟柳也春山

苏东坡的归隐

被误读的米元章

斜风细雨入汤山

北宋的几个瞬间

翰墨风流——三个维度看书法

黄鹤楼的鹤是哪一种黄

敬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不熟的果实最好(ID:bushideguoshi)

本号文章皆为原创,微信以外平台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谢谢!

相关文章

  • 读诗讨巧法(五)——通过句脚韵脚和避免句病判断读音

    ​(接前文) 三 2、通过句脚、韵脚判断读音 1)如唐代雍陶有一首《和孙明府怀旧山》: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

  • 读诗讨巧法(六)——利用拗救判断读音,特指字意的读法

    ​(接上文) 三 4、通过拗救判断读音 1-1)出句自救: 明朝中期诗人宋登春有一首五律《十五夜郡斋小集》的尾联:...

  • 读诗讨巧法(一)

    ​一 因为今古音差异的原因,很多格律诗念起来特别拗口,这是我们心里知道但无可奈何的事。 1、比方在《切韵》系统的中...

  • 读诗讨巧法(三)

    ​(接上文) 二 2、“不论”与“分明” 2)七言律句中每句的第二、四、六个字平仄依次相反,也就是逢双必反。简单说...

  • 读诗讨巧法(全)

    一 因为今古音差异的原因,很多格律诗念起来特别拗口,这是我们心里知道但无可奈何的事。 1、比方在《切韵》系统的中古...

  • 读诗讨巧法(终)

    三 5、在读音上,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还有以下的几个字: 3)玩 “玩”字在《平水韵》里读去声,在《翰》韵,与...

  • 读诗讨巧法(二)

    ​ (接上文) 二 我们念格律诗感到拗口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说的今古音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有些字的平仄两读。 要掌握这...

  • 读诗讨巧法(四)

    ​(接上文) 三 “平仄两读”的情况,很影响读诗的美感,必须加以注意。 在《平水韵》当中平仄两读的字有二百多个。在...

  • 学诗小记23:律诗的条件

    1.一句之中和句与句之间的平仄,都有特定的规律; 2.平声韵脚,初有时首句入韵外,都是单句仄脚不入韵,双句平脚入韵...

  • 读诗:句

    李冶 〔唐代〕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 鞞鼓喧行选,旌旗拂座隅。 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诗讨巧法(五)——通过句脚韵脚和避免句病判断读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fj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