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讨巧法(三)

作者: 不熟的果实最好 | 来源:发表于2020-04-26 11:12 被阅读0次

​(接上文)

2、“不论”与“分明

2)七言律句中每句的第二、四、六个平仄依次相反,也就是逢双必反。简单说就是“二四六分明”,五言律句则是“二四分明”。除非有两种拗救(出句自救、对句相救)的情况,会出现连平和连仄。

举例见后。

3)此外,要避免“三平调”(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和“三仄脚”(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

因此,上例C、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倒数第三个字(“千”、“一”)的平仄固定,而A、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依”、“入”)则平仄均可。

典型的C、D句式:

山随野尽,江入荒流。 李白的五律《渡荆门送别》

3、拗救就是对不符合格律要求的句子,可以通过调整平仄救回来。拗救共有三种:分别是出句自救(C自救)、孤平拗救(B自救)和对句相救(B救A);另外还有后两种相结合的复合拗救。

1)出句自救就是把“欲穷千里目”这句改成“欲穷万方目”,改成了“平平仄平仄”,两个字平仄互换,增加跃动感。比如(下例的“约”竹”都是入声字,分别念成近似“月”和“住”):

敲门看修竹,还怜系马破苍苔。 文征明的七律《与林志道兵部宿碧峰寺》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杜甫的五律《天末怀李白》

2)孤平拗救是指“黄河入海流”改成“海流”,这里“平平仄仄平”的首个“平”一旦为“仄”,全句(除了韵脚)即成孤平,需要补一个“平”。这样的用法比比皆是,也有的和复合拗救一同出现。比如:

肠断未忍扫,穿欲归。 李商隐的五律《落花》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处来。 贺知章的律绝《回乡偶书》

3)对句相救是指出句的“白日依山尽”后三个字,无论变成“依尽”还是“向野尽”,都可以把对句改为“黄河海流”来救。类似的比如:

远送从此别,青山复情。 杜甫的五律《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野火烧不尽,春风又生。 白居易的五律《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 杜牧的律绝《江南春》

4)复合拗救则是2)和3)的结合。比如上例改成“白日(依)野尽,海流”。类似的还有:

人事有代谢古今。 孟浩然的五律《与诸子登岘山》

流水如有意与还。 王维的五律《归嵩山作》

这里第一句形成“三仄脚”,对句就通过“成”相救,同时救了孤平,先抑后扬,反而有独到之处;两个对句的“往”和“暮”都犯孤平。

此外如陆游的“一身报国有万死”、日僧一休宗纯的“天堂成就地狱灭”等等,都属于这种拗救中的出句“三仄脚”,这是技巧纯熟、意境自然的佳句。

4、从格律上说,这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还可以灵活改为这四句:

向野尽,

海流。

欲穷万方目,

上一层楼。

更进一步灵活使用格律,“白”、“更”也可以改平声,或可集句成一首律绝(《寒》韵):

高阁客竟去,  李商隐的五律《落花》

北风江上寒。 孟浩然的五律《早寒有怀》

那堪正飘泊,  崔涂的五律《除夜有怀》

贫宦事人难。 赵翼的五律《可型内弟自瓯宁罢官归慰赠》

也就是说,在掌握了平仄位置、运用拗救规律以后,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平仄两读”,从而比较准确地品味前人诗句的韵律之美。

即可以运用格律要求来判断“平仄两读”。

(未完待续)

解谜诗——第二辑

日本游历诗

狐裘拂袖——悬肘第五证

董其昌的罗生门

董其昌名号补遗

盛唐那次饯行——一首四联回文七律

英雄儿女

“晚来风味浓于酒”

莫言夏衍余秋雨

《饮冰室诗话》的佳句

书法的几重身影

“衰”应该念cui吗——回乡诗考补遗

明治汉诗

台湾行散记

故园权作少年游——昆明饮食

不添烟柳也春山

苏东坡的归隐

被误读的米元章

斜风细雨入汤山

北宋的几个瞬间

翰墨风流——三个维度看书法

黄鹤楼的鹤是哪一种黄

敬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不熟的果实最好(ID:bushideguoshi)

本号文章皆为原创,微信以外平台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谢谢!

相关文章

  • 读诗讨巧法(三)

    ​(接上文) 二 2、“不论”与“分明” 2)七言律句中每句的第二、四、六个字平仄依次相反,也就是逢双必反。简单说...

  • 读诗讨巧法(一)

    ​一 因为今古音差异的原因,很多格律诗念起来特别拗口,这是我们心里知道但无可奈何的事。 1、比方在《切韵》系统的中...

  • 读诗讨巧法(全)

    一 因为今古音差异的原因,很多格律诗念起来特别拗口,这是我们心里知道但无可奈何的事。 1、比方在《切韵》系统的中古...

  • 读诗讨巧法(终)

    三 5、在读音上,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还有以下的几个字: 3)玩 “玩”字在《平水韵》里读去声,在《翰》韵,与...

  • 读诗讨巧法(二)

    ​ (接上文) 二 我们念格律诗感到拗口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说的今古音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有些字的平仄两读。 要掌握这...

  • 读诗讨巧法(四)

    ​(接上文) 三 “平仄两读”的情况,很影响读诗的美感,必须加以注意。 在《平水韵》当中平仄两读的字有二百多个。在...

  • 读诗三法

    读诗有三法,谓之三步走。 其一,诗体。 读诗了解诗歌体格,派别,句读,平仄,对偶,节奏,才对诗歌的诗性有所了解。是...

  • 读诗讨巧法(六)——利用拗救判断读音,特指字意的读法

    ​(接上文) 三 4、通过拗救判断读音 1-1)出句自救: 明朝中期诗人宋登春有一首五律《十五夜郡斋小集》的尾联:...

  • 讨巧

    推拿按摩的手法和针刺手法是相通的, 要能“机触于外, 巧生于内;法从手出,手随心转”。 喻病,也是...

  • 《讨巧》

    王阿姨正忙着在店里理货时,瞥见丈夫老张两手抱着个黑色塑料袋,脚步匆匆地直奔柜台后面的库房而去。 王阿姨觉得奇怪,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诗讨巧法(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ld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