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段 片断三
《别装了,其实你没病》P160页
R•阅读原文片段
提问的技巧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解决问题的习惯性思维,就是去分析为什么。好像把产生问题的原因搞清楚了,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很多问题,就算你把为什么背后的理由都穷尽了,也一样无从下手。
分析原因并没用
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笑话,说在某天早晨,有十个同学上课迟到了,被老师叫去谈话。老师开口就问,你们为什么迟到?一个孩子说,我昨晚睡晚了,第二个孩子说路上堵车,第三个孩子说我家闹钟坏了,第四个孩子说,我爷爷早上起来忘记叫我了。。。。。轮到第十个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看了看老师,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老师连忙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我想好的理由都被他们说完了,现在我想不出来了。
在这个笑话中,很多原因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也就是说在这类问题中,分析原因和解决问题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联系。
也许你还是不能理解,那我们再想想小时候的事儿。
当我们考试不及格的时候,经常会被家长问,为什么没有考好?你通常都是怎么回答?
老师出的考题太偏啦!
我们班成绩都不好,及格的不到一半。
考试当天我太紧张了,影响了发挥。
这些原因对于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实际意义呢?答案是没有。
假如我们换一个问法呢?
——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
——假如明天可以早一点到的话,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妈妈,我这次考试没有及格。
——假如下次能够有进步的话,接下来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你会发现,当我们停止了对产生过去问题的原因的关注,转而开始围绕未来的目标想办法
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出现了。
I:一户农家有两个孩子,这天妈妈让他们到附近的镇上去学学做
生意,也去见见世面!
妈妈给她们每人各准备了一担西瓜,
妈妈说:“我刚采收的一些西瓜,你们分别拿去卖吧!”
于是,老大挑着一担子西瓜往东边的镇子去,
老二挑着一担西瓜往西边的镇子去。
下午,她们回来了,
老大高兴说到:“我把西瓜卖完了!”
老二闷闷不乐说到:“我只卖了一小半而已!”
妈妈让他们说说去买西瓜的感受。
老二说:“我没卖完,因为我摆摊子的对面有一家超市,人们都去那里买水果了。”
老大说道:“真巧,我摆摊子的对面也有一间超市,所以我就想,怎样才能吸引人们过来买我的西瓜呢?结果我把西瓜切些给人们品赏,他们就都乐意在我这里买了!”
大家注意到了吗?老大老二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老大在想“这样的情况下,我该怎么办”,老二却只是在找原因;结果老大成功卖完西瓜,而老二却只卖了一小部分。
可见,遇到问题分析原因并没有用,因为原因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而分析原因往往演变成找借口、推脱责任的一个方式。
那么遇到问题时我们不找原因,又该怎么做呢?这个方法叫双R。
1、(Recognize)面对问题,承认错误。只有承认自己的问题,才能承担起解决的责任。“哦,我把这件事搞砸了。”
2、(Rrsolution)想办法-问一问:“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做些什么?”
A1:出了错找原因是我的习惯思维,似乎找到原因就能“哪里摔到哪里爬起来”,结果往往一开始找原因就开始给自己找借口,最后竟然得出的结论大多都是我已经很努力了,主要是时机未到/运气不好/天公不作美......最后总是不了了之。
就拿减肥来说,目标是减10斤,计划好每天的运动、饮食什么的,但往往坚持不下去。中断了就痛定思痛开始“反思”,结果一大推理由,最后减肥还是没能坚持下去。
A2:这段时间正在筹备家长系统课第二期,正好也遇到一些困难。我现在绝不回头找原因了,我首先让自己承认困难(Recognize)告诉自己:“现在招生碰到问题了,工作推进很困难”
然后寻求解决方案(Resolution)“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能做些什么”,于是我发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讲课增加知名度;参加社团活动认识更多朋友,扩大影响力;写相关主题文章,并附上招生链接,多次推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