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服装行业飘起了定制风,服装不再只是简单的流水线作业,个性标签变得尤为重要。很多品牌和个人都推出了“高端定制”,就连优衣库与迪士尼首次跨界合作创立了概念店,推出了DIY定制服务。
服装智能制造精英俱乐部认为,有些推出的“高端定制”可能是噱头,但随着人们对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服装定制市场的巨大潜力有待释放,个性化、便捷化、多品种、短交期成大势所趋。
然而,国内传统的服饰定制多为小作坊式经营,流程繁琐、周期长、门槛高,未能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要想让该市场获得进一步发展,引入行业标准势在必行。
一、定制成主流
据服装智能制造精英俱乐部了解,有些线下门店中最吸引消费者的是发挥心中无限创意的DIY定制专区。消费者可定制刺绣及烫印徽章服务,如选择自己喜欢的印花图案及特效设计产品,或是利用徽章和刺绣来点缀现有的商品,设计并完成专属定制款。而类似的定制刺绣服务,早前也公司有推出。
中国服装行业的消费观念正在随着消费主体的年轻化而不断变更。未来的消费观念是消费者不再盲从品牌,而选择真正反映自己生活态度的着装。中国市场正处于快餐式的消费阶段,服装品牌追求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追求普遍适用于大众的款式,以此实现大批量销售。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当人们不再满足于这样的消费时,定制化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就会逐渐成为主流。
二、互联网+发力
除了传统的线下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商也是定制服装销售的好渠道。南京“80后”张校瑜就靠着卖定制服装,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
“我店里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利用‘互联网+’模式,与不同层次的设计师合作,从线上到线下,为客户提供既时尚又个性的轻奢服饰。”张校瑜说。
身材矮胖的林西告诉记者,自己就很喜欢这样的定制平台,像回到了小时候的裁缝铺,当然现在的技术要高很多。“我的身材有些矮胖,商场卖的衣服很少有合身的,但由于工作需要,经常要出入一些时尚、潮流的场合,因此这样的定制平台帮了我很大的忙。价格也比一般大牌实惠很多。”
以张校瑜的店为例,定制一套男式西装,价格一般在4000至6000元左右,微店上线不到一星期,就已经完成了7笔交易。
三、产能待升级
虽然线上线下的互动能够激发定制行业的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传统服饰定制行业分散着大量的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者,主流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目前仍然比较落后。经营者普遍缺乏将生产、营销、顾客关系管理等全面数字化运作的条件与意识,导致整个行业科技化、信息化含量偏低。
服装智能制造精英俱乐部举例,这些服装企业在制版环节仍然采用人工手绘,而非服装CAD软件系统进行电脑制版;多为人工裁剪,没有使用电脑裁床;仍然使用人工量体,没有采用仪器量体……整个行业仍在一味强调“纯手工”的稀缺性,将低效作为一种溢价。但实际上,手工操作相比智能机器作业,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在量体、裁布等多个环节精确度落后明显,严重阻碍了行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同时也让服饰定制难以走向大众。
为此,部分从业者开始探索服饰定制行业的转型升级之路。C2B智能化定制服装平台“定制范”,就打算通过服饰产业链资源整合与智能化升级来实现创新变革,让服饰定制变得更高效、便捷,实现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大众化,创造全新的服饰定制体验。
据服装智能制造精英俱乐部了解,有些品牌在线下设了3D试衣间及3D移动试衣间,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免费4S量身。试衣房内配备了最新的高科技进口测量仪,只需4秒,16个固定式感光扫描仪就能扫描出人体3000多个数据点,提取其中300个数据点存入云端后台,自动生成属于消费者独有的3D人体模型,可适用于所有服饰类型的定制数据需求。基于该模型可实现在线虚拟试衣。也就是说,消费者只要登录APP,就能观看各种服饰穿在身上的3D效果。
免责声明:此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QQ57641738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