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在公司进行了一次分享,主题是时间管理和复盘。
一方面是自己在圈外学的时间管理确实有一些作用,至少在时间管理上自己要比其他人做的好很多,在时间利用效率上也会更高一些;另一方面进行分享并非说自己在时间管理上做的非常好,其实也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说这次分享,就暴露出来了。就自我感觉,分享的内容大多是照搬圈外的那一套课程,不过是课程的顺序和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容其实是非常少的。从这一点便可以说明,一是自己在时间管理上做的并不够好,导致向分享给外界时自己并无成型的方法论可以分享;一是自己在时间管理上并没有那么细致的思考和重视。
好了,借这个机会我们可以再来看看时间管理的本质。时间其实是一个载体,问题的根本在于精力管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同样的工作量,放在不同的时间来做,可能最后所花费的时间不一样,甚至可以说差距非常大。为什么这样呢?其实是人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精力是不一样的。
就自己而言,早上起床半个小时之后,精力是最旺盛是最集中的,因而这个时间段最好是用来做一些需要动脑思考的事情。比如思考更宏观的偏向战略层面的事情,比如解决一个之前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去学习一个自己不擅长的课程。
而晚上,往往一天工作下来,精力消耗了一大半,身体仿佛被掏空,这个时候可以尝试做一些记录,比如记录自己都发生的事情。当然,也可以做一些运动相关的。
然而,说的这两点都只是技巧层面上的内容,更本质的是我们需要弄清楚精力管理的本质。精力管理的本质是在了解自己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精力值,以及一天中每件事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值的情况下,将每件事安排在合适的时间段,从而促使自己在相同的时间内做事最大化。
这样来看,本质上有两件事,一个是了解自己的精力值;一个是了解做事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值。那么怎么了解呢?记录是最好的方法。记录自己一天中都做了哪些事,做每件事都花费的时间,以及自己当初预估所花费的时间,以及自己事后总结应该花费的时间,三个时间进行对比。
当然,记录的时间要长,至少也是两周的时间,这样才能对自己的时间、对自己的精力消耗有一定的敏感度。
好了不说时间管理了,我们说说公众演讲,这次存在的一个问题时新概念太多,举例太少,导致整场分享有些假大空,听众不太好理解。以后在进行类似的公众演讲时,一定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怎么用大白话把一件事说清楚说明白,而不是说很多新名词,让整场分享看起来有些厉害,这样实际上是不够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