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和妈妈视频,果不其然,她又唠叨起我的工作问题,这回没催我考教师证,反而提到了另一个事儿。
“你是不是和你二婶说了自己的工资?”
“嗯,”我看她的表情,就知道不好。
我知道二婶是个强势的人,什么都想管。
“她那天和我说,你工资太少了,让我们催你回来上班。”
听到“工资少”、“催你回来”,我一下没绷住,“我拿多少钱,关她什么事?”
妈妈一副“好啦你不要管她”的表情,又扯到了“得考教师资格证”上。
我也不再提这件事,但觉得很不舒服。
承认她说得没错,现在我的工资是不高,但是“工资少”不代表过得不好,更不代表我在这里没有发展空间。
毕业没满半年,我有信心未来可以过得不错,也正为此努力。
自己做好的决定,为什么她想掺和我的生活?凭什么要对我的生活指手画脚?
02
十一回家,我代表妈妈参加酒席,和二婶坐在一起。
她问我,“你家今天出了多少人情啊?”(参加婚礼,出了多少钱)
我觉得有点奇怪,心想为什么要告诉你,于是只说了个含糊的数字。
二婶又反复追问,我只好说了个大概。
说完之后,她“哦”了一声,埋头吃菜。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的变化:
之前我对这种问题是不设防的,人家问我什么,我都会如实回答。
但现在,我突然意识到,关于出礼的金额,其实和外人(包括亲戚)没关系。
别人不该追问,我也有权利不回答。
03
这种事并不少见,还在学校的时候,考完试出分数,总有些人,不停追问别人的分数,却捂着自己的分儿不吭声;
工作之后发工资,也总有人也会问你工资多少,然后对自己、自家孩子的工资,闭口不提。
真想问别人,不如主动交代自己的信息,信息互换,才算公平。
更关键的事,这些看似“热心肠”的行为,在对方看来,其实是对自己私生活的窥探。
八卦之心人常有,一旦将这种窥探欲,裹上“好奇”、“为你好”、“热心肠”的外衣,就显得无比正当,且理所当然。
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这点,我是被骂过之后,才意识到什么叫“我的事”,什么叫“你的事”,什么是真正的“边界感”。
比如,我的工资和亲戚无关;合租室友的工作、家乡与我无关;是否继续考研的决定,与室友无关。
04
十一回家,唯一适龄的堂哥已经准备结婚,于是大家都把矛头指向我,“有男朋友了吗?”
“准备什么时间把他带回来,给我们看看?”
“年纪也不小了,谈两年就能结婚了,现在不谈等什么时候啊?”
大家说说笑笑,满脸都是关心,写满了“为你好”,没办法,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我只能赔笑。
其实这样还好,同事遇到的热心肠邻居,更让人招架不住。
她比我大一岁,老家的邻居直接这么打招呼:“现在有没有男朋友啊,我给你介绍!”
“看你弟弟,都生娃了,你怎么还不快点?”
她和我说起这件事,真得无奈又好笑。
当“为你好”、“替你着想”,已经突破个人隐私,侵犯我们的“边界”时,到底该怎么办?
05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个人边界(Personal Boundaries)是指我们建起来的身体的、情感的、精神的界限,用来保护我们不受他人的操纵、利用和侵犯。
大家都是成年人,遇到事情,已经可以自己做决定,并且对自己负责。
但是,关于是否考研、是否谈恋爱、是否换工作、就连大学读哪个专业,这些原本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总是会出现一些热心肠的长辈、同学,不断干扰你的选择,企图把你推向他以为的正轨。
而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们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就遂了他们的愿;
也可能早就想拒绝,又不敢说拒绝,反而还会感到内疚。恭喜你,至少已经有了“边界感”的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要确定对且仅对自己的选择、人生、情绪负责,明确哪些东西无法接受,再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至于别人,你要做的,就是尽量通过委婉的表达,降低他们的心理落差,不需要为他们的难受负责。
06
下次,当意识到自己被侵犯边界的时候,希望我们都能勇敢地告诉对方:“谢谢你的提醒,不过这真和你没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