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浩汤汤的城市化进程当中,中国的土地,分属城市和农村两种属性,二者之间不可轻易逾越,那么返乡建房,就不是以城市改造乡村的城市化运动,而是反潮流而动的反城市化行为,尤其是像我老家陈林盘处于特大城市周边的位置来说,更是这样。
我虽然长期游荡在城市,但不是城市人,虽然也断断续续地为城市贡献社会保险。最主要的是,我在城市没有房子。这就和城里的有钱人,在城市住房之外,到乡村想办法建设别墅是两回事。
如果说浪漫这个词,它成立的前提,就是相对于潮流的逆潮流而动,相对于正统的不成体统,那么我建房的行为当属浪漫。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我的入城的户口,好不容易跨越了城乡的鸿沟,但被我自己丝毫不在意地将之报废了。然后,我从大学出来到现在,这将近20年,是中国经济最高速发展的20年,我没有参与什么,因为我一直混迹底层,感觉也没作什么贡献,因我失业是家常便饭。加之家庭出身较老一辈的农家,我父母都是1949前生人,没有什么存款,所以我是不可能在城市里购置按揭得起房屋的。
但在支持我回乡建房的我妈眼里,这肯定不是什么浪漫的事情。这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养儿防老,盖新房子娶媳妇一样,都是传统,是无需考虑的事情,名正言顺。我妈也表露过,到我这个年纪,不好说人(由介绍人介绍对象)了,建了房子可以加点分,看邻近乡镇,哪里有寡妇,智障,可以争取说一个。不过,“带小孩的还是不行。”
以人民的名义,浪漫在我们这里被判决为日狗。城里的有钱人锦上添花,下乡建别墅大院、私人会馆,那才是深入人心的浪漫。
可怕的是,我建房子本身,就和我父母那代人建房一样,就是建个房子而已,没有那么多浪漫主义的象征和隐喻。但是我无权逃离“浪漫的”解读。我甚至渴望这种被解读。普通农民建房,至少可以解读为这些年存了一些钱。我的渴望还是来自洪流中的孤独吧。所以岂敢忝列真正的浪漫之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