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 周五 曲靖 阴转晴

这是练笔第二篇
我印象中的恩师及家人
我能从偏僻的小山村走出来,关健是我有幸遇到了我的恩师--曾永卿老师。
1979年9月,我考取了普中。当时全镇只有一所完全中学,就是会泽县二中。每年录取高中四个班,初中二个班。我能考取在当时是相当不容易的。毕竟我们村2000多人,50多小学生,当年能到会二中读初中的小学生也就区区五名,我是其中之一。
我被分在初21班,曾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当时刚刚改革开放,教育才走上正轨,曾老师也才有机会第一次当上班主任。
初次见到恩师是在她家里,学校进门的一间平房。房间又窄又小,光线也不好,但也是学校当时最好房子,只有结婚多年的老师才有这个机会。
我走到恩师家时,恩师正坐在窗前一个旧书桌旁接待新生。她边登记边询问了个人及家庭的情况,浓浓的四川腔,恩师说得又快又急,我总是听不清,她一遍又一遍耐心地重复,直到我听明白。感受到恩师的慈祥和温情,怯弱胆小的我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一问一答地回答老师的问话,记住了恩师交待的事项。
恩师和他的爱人宋老师是四川老乡,在昆明师院读的大学,毕业于文革前,两人都是数学专业的高材生,在大学时结识并相知相爱一生。由于宋老师家庭成份较高,大学毕业也就被分到远离家乡、人生地不熟的会泽从事教育工作。
在文革时期,老师一家受到冲击,被批斗边缘化是免不了的。这些,老师虽没有和我们细讲,但从她教育我们时的只言片语中,我能深深感受到。非常遗憾的是当年的我少不更事,有些听了也听不懂,有的听得一知半解,有的当时听懂一但却记不住。毕业工作后又因俗事缠身,去拜见恩师的机会又少,偶有遇见,却又行色匆匆,没有耐下心来聆听恩师教导。
恩师身材瘦小,其貌不扬,还是个急性子,走路急、说话快、做事快,当然脾气也暴糙些。他的爱人老师却是另一个类型,他高大挺fI、风度翩翩,温文尔雅、语言幽默。从外形外貌来看,两人不是那么般配,但处得久了,却又觉得两人相得益彰,恩爱可亲。
恩师的板书就如他的工作风格,刚劲粗旷,性格外放,哪像一个女性所写。宋老师的字形清秀整洁,一手仿宋,写得又快又好,徒手画图也是清新无比,不信,足看他的板书真是一种难得享受。
恩师从初中带我,我六年的班主任恩师,并承单3,教了六年的数学。宋老师是我的高中物理老师,教了我三年物理,可惜我物理学得并不好,高考时拖了后腿。
高中三年,我是数学课代表。每天晚上九点半,我总会把收齐的作业本送到老师的家,老师接着批改,第二天一早发给我们。两位老师一人一张书桌,往往会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一二点钟。
毕业后,我曾经多次返回学校,见到了其它任课老师,说到恩师两口子的敬业,他们很佩服的。他们说,宋老师和曾老师是学校最敬业的老师,没有之一。每天晚上,他们家的灯熄得最晚,也许别人家灯在亮着是在娱乐,可他家亮灯却是在批改作业和备课。
宋老师后来担任过学校校长,恩师一直在教学一线直到退休。两位老师对教学兢兢业业,顷注了全部的心血,他们对教育的热爱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恩师也是子女教育的成功者。三位子女都毕业于名校,儿子小斌毕业于华西医大,女儿小龄毕业于清华,小芳毕业于昆工,当年读书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毕业后也是工作的行家里手。可惜,天妒英才,小玲英年早逝,我们尊敬的宋老师也因病于去年离开了我们。l世事无常,我们只能接受这命运安排。在这里也祝愿恩师健康长寿,祝愿恩师一家事事顺心!
下午4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