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看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生活。那么,是否那些道理是没有意义的呢?当然不是,所谓“存在即为合理”,那些成功的道理能够存在,总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它抓住了人们渴望把生活过得更好的心理。它想要通过从生活中概括出来的道理,让人们迅速获得达成愿望的终极方法。
能够把“为什么这么做”洋洋洒洒写一大篇文字的人,可能本身就是这一方法的受益者,他们的逻辑是:“我用这个方法成功了,达到了我想达到的目标,如果你按我说的做,你一定也会成功。我能列举出很多使用了我的方法就成功的人,可是为什么有很多人使用我的方法失败了?因为他们没有坚持,成功只属于少数使用我的方法并坚持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在他的叙述中得到一个信息:使用他方法的大部分人都失败了。尽管他以“没有坚持”为理由,可如果我们继续往下问呢?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无法坚持?他为什么要介绍一个大部分人都无法坚持的方法?大部分人都无法坚持是否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劣等人?是做事无法坚持的人?是无法坚持吃饭、坚持呼吸的人?你怎么确定我在你所说的“少数人”里?
所以,这个说法是那样的漏洞百出,以致于有人说,“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相信某个人“成功”的方法时,就像是在买彩票。可能你在那“少数人”中,那便是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便“中奖了”。可大部分买彩票的人都没有“中奖”,谁都不知道要买的那一期彩票中奖的概率是多少,只是在“高收益”的吸引下买了一张又一张的彩票。
其次,那些成功励志书籍能够短暂的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激情,也就是俗称的“打鸡血”。这一功能的效果立竿见影,每一个被它吸引的人都能感受到自己那样做的决心,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成功的方法,马上就能成功。
到底能不能成功不知道,只要得到方法的那一刻感到热血沸腾,把自己从颓废焦虑的状态拉了出来,成功励志书籍便起到了“罂粟”的部分作用。
再次,我们知道,使用那些方法,的确有人受益,也可能当时没有受益,几年后突然悟出那一道理的正确性。这一现象,在我们阅读中国古代名言时随处可见。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习中思与学的结合,中国的教育重“学”而不重“思”,若是你在后面的岁月中体悟到了“思”的重要性,也就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但在你学习这句话的时候,未必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这也是成功励志书籍存在的一个合理之处。
可是,为什么说,在学习为人处事之道时,我选择读小说而不是成功励志书籍呢?
大家都有过阅读小说的经历,大多数人读小说后都有这样的体验:读的时候很开心,被故事中的情节与人物所吸引、为小说中优美的文字所陶醉。但读完小说后,什么都忘了,觉得什么都没有收获到,只是让自己放松、开心了一下。
这与阅读成功励志书籍后的感觉是相反的,阅读成功励志书籍后,会觉得自己受益良多,觉得读了这书之后人生就改变了。而读完小说后,只是觉得自己开心了一段时间,或者伤感了一段时间,之后便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遗忘,最后甚至连主人公的名字都忘记了。
读小说,真的只是为了消遣时间吗?
回想读过的小说,让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是《狩魔手记》中的苏。如果直接回忆的话,很多情节都记不清了。但因为对苏的喜爱,我学会了如他一样,在黑暗中享受孤独。在玩LOL时,我更喜欢玩赏金猎人,因为苏是猎人。猎人,有的是耐心,我,有的是耐心。苏有一个愿望,他无法成为照耀天地的太阳,但他愿意成为黑暗中微弱的烛光,为身边重要的人打造一个庇护之所。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烛火,照亮身边人的心房,不停付出。有回报当然好,没有回报也没什么,因为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渴望。而在此之前,我觉得这种人是不可理解的,那些爱捐款的人无法理解,那些经常发红包的人也无法理解。
当然,如果你没有看过这本书,或看这本书没有这样的感悟,那么,我的感受你是无法理解的。我告诉你这样做比较好,你知道这样做比较好,可那又怎样?
可能你看过这样的文章:如何享受孤独?如何成为有耐心的人?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不努力一定没有回报。
可是,你看了之后,真的会发自内心的在生活中的每件事中贯穿这些品质吗?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呢?这就涉及到了小说和普通文章层次的区别。
小说有三个层次:言、象、意。“言”指语言;“象”指通过语言的描述在脑海中感受到的图像、场景,古人有“得象而忘言”之说;“意”指的是通过“象”得到的感悟,对于同一个“象”,每个人的感悟都不一样,所以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普通文章只有言、意两个层次,直接用言语描述要表达的内容,这样没有模糊性,但也少了引导读者“悟”的过程。就像一个小女孩看到点了火的蚊香,爷爷告诉她,不要摸蚊香上的小火星,这便是由“言”到“意”的过程。可是小女孩非常好奇,还是用手去抓蚊香上的小火星,结果手被烫起泡了。我想,以后她可能不会再去抓蚊香上的小火星了。这便相当于由“言”到“意”再到“象”的过程。当然,如果小女孩抓了蚊香上的小火星后,觉得非常享受,以后可能还是会继续这种行为的,这时就只能进行强制性的由言到意的教育了。
文体分类有人问,在读成功励志书籍时,哪些人会“中奖”,获得适合自己的方法,赢得高收益?
首先,你要确定那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再次,你需要有“象”的体悟。这样,才能在“言—意”层次里把“意”变成自己的东西。
我很喜欢一句话:“不喜欢的怎么也坚持不了,喜欢的哪里需要坚持?”在这里也是一样:“不明白的怎么也坚持不了,明白的哪需要坚持?”
人的一生,能够切身体会的有限,我们无法决定人生的长度,但可以通过阅读小说、名人传记等,使我们的阅历更加丰富,增加人生的广度。而用心体悟故事背后的意义,可以增加人生的深度。
当然,无论是什么种类的书籍,选书是要慎重的。
这同样是一篇由“言”到“意”的文章,如你对我所说的一切有切身体会,便能在我对思路的梳理中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也许以后会有帮助,或者永远都不会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