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提起吵架,可能是一个不那么令人愉快的词语。它让我们想到的是鸡飞狗跳,乌烟瘴气,鸡犬不宁。它让人心烦气躁,心神不宁,火冒三丈。
以前小时候看奶奶和邻居家吵架,记忆特别深刻。吵架的源头,也许是隔壁的鸡跑到自己的菜地里啄烂了几个白菜;也有可能自己家的鸭子跑到别人的晒坝里吃了几口谷子;还有可能他砍掉了他土地上方的一丫长得茂盛的树枝——挡住了土地上方的阳光,但这颗树它就稳稳地长在我家的山坡上,只不过它的枝丫轰轰烈烈地挥洒得很开……
吵架的开头,总是有一方,站在地界处,或是就站在场坝边,明知故问指桑骂槐地开始。另一方听出由头后当然也不甘示弱。
吵架的多为妇女老人。我就记得好几次,正在提着猪食桶喂猪的奶奶,侧着耳朵听邻居在高声地骂着什么。等听清楚了原由是隔壁王婆说自己地里的黄瓜昨晚数着是九个,今早一数就是少了一个。奶奶问过我们几个孙字辈的,确定我们没偷摘之后,放下猪食桶,在布满污渍的围裙上擦了擦手,便拉开了吵架的阵势。
两个人,指天发誓,把对方家人,鸡狗猫猪庄稼都诅咒完了。对方声音提高了一些,奶奶的声音也提高了一些,并向前跨了一大步。隔壁王婆也不示弱,原本驼着的背也直了些,伸出一根手指头指着奶奶。奶奶也向前迈一大步,擤了一把鼻涕,随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拍着巴掌,继续向苍天发誓。王婆拍着巴掌,跺着脚,又向前冲了两步……两个人越走越近,但说也奇怪,双方都走到自己的场坝边上,中间那个一米宽地界是谁也不会越过的。
两个老人的身后,是各自的亲友团——孙字辈的孩子们,既没到上学年龄又不会干活的,就跟在自家奶奶身后,提心吊胆又饶有兴趣地看着。看她们手舞足蹈地吵架,又怕她们真打起来,所以一刻也不敢放松地跟在自家奶奶身后。我们才不关心谁输谁赢,我们都互相惦记着对方家里好吃的好玩的。奶奶们吵架后我们还去不去别人家玩,这才是我们关心的。直到吵到双方的嗓子发哑,双方的成年儿子们干活回到家,各自轻言细语地责备自己的母亲:紧到(方言,相当于“一直”的意思)吵啥子(相当于“什么”),还不煮饭!奶奶们这才意犹未尽地收工。
邻居之间的吵架好像也不太记仇的,过不了两天,隔壁的王婆可能又会过来借火柴生火;奶奶也会去隔壁家借一勺盐巴。我们孩子之间早就又在一起捉迷藏,玩泥巴了。
现代人也吵架,多为夫妻之间。现代人活得通透,一般关系犯不着吵架,恋人夫妻之间相爱相杀,到不乏吵架的。
结婚几年的小张和小刘也吵架。但他们吵架吵出了经验,也很理性。小刘每次吵架总是说:我当初瞎了眼才会嫁给你。小张马上向妻子比一个暂停手势,然后开始往室外搬东西。把瓶瓶罐罐,锅碗瓢盆手机等易碎品统统搬出去。然后才开始吵架,小张就任由小刘边吵边砸东西,被子呀,枕头呀,砸不坏的东西无所谓。
久而久之,邻居们也习惯了,只要看着他们家往外搬东西,就知道要吵架了。只要看到他们往回搬东西,就知道事情已经过去了。
还有一对夫妻,婚后不久,男人天天在外打牌,好吃懒做。女的是贤妻良母。两个人自然过不到一起。女的要求离婚,孩子自己带,什么房产家产都不要,但男的知道这样的妻子打着灯笼也找不到,所以坚决不同意。
几次要求离婚都没有成功的女人也不再提离婚了。男人依旧打牌,女人待他比以前更好了。每到饭点见男人不回来吃饭,便温柔地把饭送到老公的麻将桌上,等男人吃完,又讨好地把碗拿回去收拾干净。其他麻友都羡慕极了。
男人打完牌回家之后,女人不吵也不闹,也不搭理男人。只是一个人默默地磨菜刀,这一磨就是两个月。男人看着在人前对他关怀备至在家里对他冷若冰霜的妻子,再看看妻子手里越磨越亮堂锋利的菜刀,心里直打鼓。他终于忍不住了,说:我们离婚吧,我什么也不要,我净身出户。“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可能是吵架的最高境界吧,聪慧的女人在这个赖皮的男人那里扳回一局。
你再看看视频里,女人火冒三丈地骂男人说:你看你高不像个冬瓜,矮不像个葫芦,邋里邋遢,只知道打游戏玩手机,嫁给你,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你说你到底有什么好!……男人理直气壮地说:我哪里不好了,你看我老婆就比别人的好,勤劳能干,温柔贤惠……这一通彩虹屁一放,女的气往往就消了大半,这架基本就吵不成了。
这些都是吵架的艺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与人之间难免有点摩擦,有点小情绪小误会。与其精神内耗自己,不如吐出心中的怨气;与其藏在心里压抑为难自己,不如吵出来,也“为难为难”别人。吵架的过程其实就是沟通的过程。适当地给吵架加点佐料,也许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