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406250/a7c010fd3db882f4.jpg)
1
今天一个闺蜜向我抱怨:“我妈的控制欲真是太强了!我都这么大了,她还拿我当孩子看,什么事都要管!比如昨天我在家做饭,正好我妈给我打电话,听我说正在炖鸭子,她就说,鸭子寒,要放点红枣和桂圆。我一听就觉得生气,我做饭这么多年了,难道不知道该怎么炖只鸭子吗?我跟她说,我网上查了菜谱有新做法,然后就挂了电话。这样的事时常发生,其实我也知道她是关心我,但是我就是觉得她管太多了,怎么办啊?”
她抱怨的这个场景,和《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的开篇惊人的相似。书中故事里的女主角也是因为在准备晚餐时,因老母亲的一句提醒而无比愤怒。作者从这里切入,开始分析一些以爱为名义的控制。这本书内容比较浅显,稍显啰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读。
今天这篇文章我不想谈控制,想谈谈动机。
关于动机也有一个很有名的小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2
你在为谁而“玩”?这是一个需要理清的问题。
人做事的动机分为两种: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如果你为了获得某种乐趣或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自己决定要做某事,这是内源性动机。如果你是因为外界的要求,为了获得赞扬、报酬、或是避免惩罚而做某事,这是外源性动机。上述故事完美的展现了老人是如何将孩子们由内源性动机-乐趣-驱动的玩,转变为由外源性动机-报酬-驱动的玩,最终通过降低报酬来停止孩子们玩乐的行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的要求也可以这样划分。要孩子听话、好好学习之类,这是要求孩子的外源性动机,要孩子积极主动的、有兴趣的好好学习,这是要求孩子的内源性动机。有没有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悖论?因为孩子一旦按照父母的要求努力学习了,这种努力就再也不可能是自发主动的了。
现今是一个价值观横行的时代,对一个人的要求无处不在,父母、伴侣、领导、老师,总有各种各样的人、书、课程、文章来告诉你应该怎样做。有一些你会觉得很反感,有一些你却乐意听从,为什么?
尽管我们把行为的动机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方面,但是绝大多数行为的动机都是两面全有。一件你再热爱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情,多少也会有些外部动机,而一件你再讨厌的事情,只要你做了,总会有点内在因素。
我们常会听到有人对我们说,我这是为了你好,为了让你满意,为了让你幸福,这么说的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伴侣,孩子,我们也常会对别人这样说,可能是对我们的父母,伴侣,孩子…
怪圈吧……
我们习惯用外源性动机来解释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在集体主义盛行、提倡舍己为人的中国,这种解释更常见。
电视剧小说里常有两个男人爱上同一个女人,或者两个女人爱上同一个男人的桥段,之后往往会有一个人主动退出,美其名曰为了成全你们,这是典型的外源性动机解释。有没有内源性动机?会不会他或她只是想当个好人感受站在道德高点的快感?会不会他或她只是想回避冲突,害怕面对可能的失败?看似很伟大的爱情,其实很荒谬。
3
我问我的闺蜜,你最后放红枣和桂圆了吗?她说,没放,本来我是要放的,我妈越这么说,我越不想放。最后我按网上一个新菜谱做的,可是不如放红枣桂圆的老方法好吃。
她炖鸭子,本来只是因为她爱吃想吃,是内源性动机占主导。后来为了与妈妈争夺控制权,宣布自己的主权彰显自己的能力,变成了外源性动机占主导。这时,同样是炖鸭子,感受却和这只鸭子一样,变味了。
很多人意识不到内外动机的混淆。有人说,我现在过得很好,都是我父母帮我安排的好。也有人说,我过得不好,因为我一直都在做父母让我做而我并不想做的事情。
那你自己呢?
遇事不要总用外源性动机来解释自己的需求,换个角度思考,你所做的所有事,有多少是自发主动的?抛开别人的要求,你为什么还做这件事?
把内外动机分开看,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做一件事很重要。一个发自内心做事情的人,可以自由的从外部寻求意见而不会觉得不舒服,也不会因有人指手画脚而感到烦躁。因为无论给意见的人觉得我听了他的做好了,还是没听他的做坏了,我自己知道是我选择听还是不听,我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我有能力为我自己的生活负责。
4
这是一种内心澄清安定的状态,就好像一个高手下棋,无论背后有多少人给他指点,他都知道自己的每一步是为什么而走,如果和他们出的主意一样,也不过是因为他自己想这样下。而用不了多久,站在他背后出谋划策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并没有真正指挥这个棋手,他们会因为无趣而离开。
如果人生就像一盘棋,那还是自己下才有意思。
最后提醒为人父母者,你可以用一句话就毁掉孩子的全部热情,那就是把所有孩子想做的事情都提前说出来,变成命令要求他,用不了多久,他就什么都不想做了。
给你的孩子以信任,保护好他的内源性动机,让他成为下自己人生那盘棋的高手。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