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边12题

作者: 左民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18:18 被阅读2次

    茗边12题

    1

    下雨的日子,坐在友人的书房,啜雨前茶,把紫砂壶,听人念茶经,讲“功夫在茶外”,恍恍间似有悟。

    曾经坐在那棵古樟下,看着他从涧中汲水,一把芦蒺挤进灶膛,吹旺了火。看着他在灶前的梁上解下熏黑了的塑料袋,从七八层旧报纸中现出最里的土纸,土纸包着“茶叶”。看着他大把大把抓茶叶到瓦壶中,勺几瓢沸水冲了,再筛上几大碗,“食哇!”捧粗瓷大碗而揣摩“人知足则人亦一容器耳”,一笑,一饮,烫了腭。笑声稀时,觉始苦而后甘。常常饮名为“茶叶”实不知何植物泡的凉茶,从瓦壶中“咕咕”筛出色浓似中药的液体,便默育“老表能饮君亦何妨”之名句,直起喉与同行者比个高低,然后再潇潇洒洒地告别,与相识不相识的人继续没走完的路。

    恍恍间想起这“老表与茶”的粗俗故事。啜雨前,把紫砂时,茗边闲话:“此滋味似明人小品,饮老表茶如听高祖《大风歌》”。

    2

    经常听他说起那茶,慢慢就确信有这个故事:冒号叫他去个地方,两人便走了十几里山路,到得一处荒庵,喊了几声,便有老尼出来。冒号即叫伊拿点茶叶,要好的!伊念阿弥陀佛--或无,那年头--移进庵里,取大包小包出来,说都在了。冒号眯细了眼,撮茶在掌,鉴赏和讲价。他倒很累,倚歪松看云,好个凶险所在。猛听句“四块一斤”,如梦方醒,天下有物,价高于此,即探头过去,臆测茶的味道。

    经常从时间、地点、人物的组合上推敲这个故事,觉得那茶实在值得一品。冒号也算有情致有心机的,却大意地没让他尝一杯,则构成这长达三十年的悬念。

    尼姑精于品茗,《红楼梦》中已有刻画。冒号奔驰十余里购茶,也别致,亦正常。茶总有异味,生发开来,就是故事,漫不经心地喝,就淡淡地,或许异味本来就是茶味。

    3

    有种叫“白水茶”的,《茶经》不载,这属某乡一绝。有许多知其名者想买,想尝,却道“很难”。

    二十几年前,护个人物回县,途经野渡。摆渡的从船蓬里出来,让大家到舱里坐坐,喝喝水。人物说“泡壶白水茶吧”。摆渡的扯了通年成之类,给大家斟了小小一杯色如雨后新篁的香茶,举座啧啧称好。人物却多有不快,说起渡口风雨亭中卫生之类事,一篇文章远远落墨。回来时,在渡口遇雨,隔水呼渡半天,才见他摆船过来。照例是让到舱里坐下,照例是筛杯茶,斜了一眼杯中,那茶分明是泡淡了的,就懒得动,看他一弓一弹地摇橹,在斜风细雨中把我们摆过去。跳上岸,有老表郑重感谢他的白水茶,摆渡人抹抹脸上水珠,笑笑。

    白水茶就此失之交臂。听说他和人物有些过节,渡口修了桥,便不知其所终了。那茶也作了广陵散,不再听人提起。

    4

    清明前后,常同一个自称茶叶专家的老黄上山采茶。老黄将所采者定义为“野茶”。所谓“野茶”,不过是人遗忘经年的罢。戴笠二人,雨中上攀下跳,东寻西觅,身手矫健如老表。半日下来,也摘有七八斤鲜叶。然后是生火,七拨八弄后,再兴致勃勃地冲上盅,未入口先恭维老黄好手艺,连叹三声“好茶”,尔后装模作样啜上一口,待醒过神来,彼此相视苦笑,“又炒焦了”。

    清明前后,家家灶前都飘着茶香,家家都有品茶的客人。这个时节的茶,都冠为“明前”,很名贵,你若好饮,规矩是不醉不停碗。老表待客,淳朴得不讲理,在饮茶时恰到好处。

    读宋人王元之五言排律,颇惊异其“舌小侔黄雀,毛狞摘绿猿”的具像真切,更欣赏“采近桐华节,生无谷雨痕”之句。那些桐花白,秧苗绿的季节渐行渐远了,我也不理农事久矣,只是每每说到茶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野茶”的故事,觉得有点味。

    5

    友人送“宜兴毛尖”一包,电话中说来,颇不经意,以为是常见的那种礼品件,小意思了。及至一见,方觉当时大意。目睹此物重有半斤,有些震憾。转又想,东西虽多,未必上乘,倒也不是别的,只是一般人买茶叶,常常是生命不息上当不止的,许多的骗子,在不同级别上展示才华,这也是经验了。我们生活在经验中,就茶“经”而言,茶叶的包装当以防潮保鲜为第一要务,花里胡哨的尽可少来。

    夜里紧急行动,取青花梧桐盖碗,撮一撮于灯光下看,倒也条条是道,旋沏之,见汤色明亮,凝早春气息于一瓯,欣欣然也。感谢友人的一番好意,在这台风拟来的南国之夏。

    饮茶有许多不一样。在山中采茶而后作不一样;到山里人家饮茶不一样;饮广东功夫茶不一样;买新茶后约三二朋友小饮不一样;在旅游胜地饮当地名茶不一样;在茶馆中饮大路茶不一样;在办公室饮公共茶不一样;朋友送茶饮则另一不一样。各自不同,都是茶以外的故事,也是人生天地间的某些有意思,有味道的事,可以品品,回味。而经验,常常是靠不得住的,虽然这也是经验。

    6

    有人送红茶来,不禁“笑纳”。沏一壶极浓之红茶,摇一柄极大之蒲扇,快活如“广佬”。此茶味厚,亦正。从长期的绿茶中转来,更觉有意思,其味与一个江南人陡然跑上西北高原相仿佛。

    红茶与绿茶相比,则红茶显得宽厚,平稳,如同常识渊博的老人,在和煦的冬日阳光下娓娓道来,令你慢慢化开。而绿茶清香浓烈,或似青春少年,大江放歌,饮之则怦然心动,玩之则人生况味尽出。

    关于茶的文字已经很多了,大师们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揣摸茶的精神,汇集些文字,便有了“茶文化”。我们是喜欢文化的,只是文化不等于文字,我饮故我在,好茶在手,在口,在心,文字不知在何处?

    7

    看了一副版画,题名《功夫茶》,很喜欢这个题目的。画面为一静静的庭院,一架葡萄或者瓜豆,下面有三二个身份不明的人在用功夫茶。版画风格细腻,线条有些古拙,看上去有明清图书中绣像的味。因为是在报纸上,未能套色,许多韵味也就只能揣测了。

    饮功夫茶代表一种文化的极致,或与我们东邻的茶道相去不远,境界也在伯仲间。现在茶楼中,常表演茶道,那是很搞笑的,道,不可表演,正确的说法是茶艺表演。而我总认为,真正饮茶是不讲究这些的,文化的走势必将日益脱离主体,把某些细节夸大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秦汉瓦当,汉印,那种大气磅礴的风格,说的是必须如此,到明清篆刻,在浙派,皖派中,就不多见了,后辈学也难。难,是因为进不了古人的境界。古朴,是没有拖泥带水的,一是一,二是二的。后人发明了许多理论,也仅仅是揣测古人心境而已。功夫茶是今天的玩艺,虽然颇多古意。

    8

    得一包来历不明的茶叶。试问送茶人,答曰“不知来历,但饮之”。遂大乐。

    一泡,还是赣南的茶叶,来得急,来得凶,来得干脆,不像别处茶叶之绵长。色香不坏,叶片虽见些碎和老,但做工却细,条紧,有点珍眉的特点。这是红土地上的产物了,错不了。

    饮来历不明的茶叶,有一种来历不明的情致。

    说来历是一种执,但说完了来历,又真能知道多少呢?茶叶就是茶叶,它得自然之精华,饮天地之甘霖,经人工之采制,尔后或卖或送,或送而卖,或买而送,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英雄不问出处,杯中茶就是一切。好茶得善饮者,是一种缘,坏茶得不善饮者,也是一种缘,缘是无法追究的,何必多事,且喝茶去。

    9

    三伏天,凉茶就是上品。凉茶的基本成份是菊花、甘草、淡竹叶、夏枯草、土茯苓,以及别的一些草。近年也多豪华型的,诸如西洋参之类,不在此例。凉茶清心明目,具解暑功效,另外,其微苦、略甘,各物不同的味,分布于不同层次,入口,次第而出,如同咀嚼平凡淡然的日子。

    泡凉茶不拘一格,用土瓦罐也颇佳,用玻璃器皿也不俗。我以一大烧杯泡之,饮其水而观其形,满山翠竹,滴露含烟,一蓠秋菊,凌风傲霜,一小段不属于夏天的故事。

    凉茶不必如清茶严谨,纵令酷热,也须滚烫。凉茶自然以凉为佳,即可作牛饮,淋漓酣畅,满足生理心理平衡,这也就成为一种大众化饮料,而又远比啤酒、可乐、绿茶、红茶养人,也同样养文人。诗意当在淡然中产生,凡诸浓烈如乙醇处,则无以为诗,好文好诗总是带菌的。

    10

    下放的地方,奇穷,却偏产佳茗,不幸中万幸,风流寓苦难中,才有至味。以至每回家,即有好茶者尾而随之--为让我高兴,又说是逐香而来--“品茶,品茶”,如此强调。我一高兴,就仿着“龙井茶叶虎跑水”的例,特意去三潮井挑一担清冽冽的深井水,然后生了炉子,烧沸几壶用来冲泡,并自觉那滋味不在自来水之下的。

    读一本饮茶的书,不快。读书是为了明理,这书让我糊涂。那时也知道“山水上、河水中、井水下”的,但味蕊偏要说“不”。关于水的说法,大约在陆鸿渐时代就出了问题,今人又食古不化,好引古书吓老百姓。说水,该说是来源,水脉如何,地质构造如何,因此水中成份如何就清楚了。死抱“山河井,上中下”的古人云,那么妙玉的梅花雪水就没了归属,乾隆的荷露煮茗也就不好解释。基本规律可以说,只是千年以降,人类进化,科学昌明,舌头发达,茶圣应无恙,当惊规律殊。

    11

    看电视剧《水浒》,有人要“沏一壶碧螺春”,大笑,真不知民俗顾问喝几杯茶。

    茶名,今多以讲究文雅,富贵。喝茶的,或文人雅士,或达官贵人,或洪商巨贾。其实,农民也喝茶,茶则多以产地名之。

    一夜,欲访友,电话先行,他说:“在外面喝茶”,问“喝花茶吧?”不语,则补上一句“让一部分人先花起来。”一笑中。

    有一种茶,叫“水浸鬼”的。是从茶馆里收集已泡的茶叶,晒干再泡。有善作伪的,会用浓茶浸之,仍有茶味。有朋友,曾入一荒山,山民以此茶待客,同行四人,一面打牌,一面候黄粱新炊。茶无味,牌运则奇佳,四个人都赢了钱。人问增值何来?不知,朋友是税务局的。

    喝茶,写茶,姑妄言之。

    12

    一日,收到同学一封信。说是毕业二十周年,聚会,准备印一本纪念册,每人都写点感言。这个主意很好。二十年来,可以感的太多,而个人活得正常。想了想,就写了下面几句话:

    “碧螺春以温水沏之,铁观音以沸水沏之,各得其妙。

    人生一壶茶,此时味正佳,能品出的,只是时间的味道。”

    后觉“温水沏之”似不精确,却苦不知用何词准确。民谚“冷水泡茶慢慢浓”,冷水倘可,温水怎就泡你不得,强词而已,一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茗边12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ub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