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书 活读书 读书活”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都是真理呀
反复盯着一个字看,会觉得字不成字,反复去看一段话、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感觉,每一次感受都不同。
“放下头脑、只用心,去觉知”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认知。
头脑分感性和理性,感性让我们去做想做的事,理性让我们去选该做的事。事情是否去做,怎样做,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和认知。
在思维和认知都是正确的前提下,有时候放下头脑,用觉知用感受去做,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头脑是在自我博弈,书上说“用脑容易陷入轮回,用心容易突破。”
回想下自己在工作中,刚开始上班时,专业知识薄弱,成交却很顺利,市场因素是一方面,从自身因素上有三点:其一,刚入行,听的多、说的少,有谦卑之心,给客户更多认同,客户有成就感。其二,不用头脑去判断客户,每一组都用心,只讲自己了解的,不做任何分析。其三,真诚,发自内心去相处,让客户有信任感,安全感。相比现在剩下最多的就是真诚了。
反推回来,客户为什么会买?
在浮躁的当下,每个人都想有一个自己的乌托邦,有一个疲惫时说走就走、想去就去的地方,那里最好坐在阳台上就看海,如果不能满足,最好走几百米就可以踩在沙滩上,如果不能满足,最好在一处像公园一样的院子里,那里四季有花开,抬头可看星辰,低头可看水中月,有湖有景有轻音乐,是每个人对第二乡的向往,如果这些都不能满足,就要在产品和售后上死磕,给客户远超出价格的价值,肯定他的前瞻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预期,预期是提前用脑去判断去想象的,到了目的地是用心去感受的,如果体验感超出预期,成交概率就大很多,现在想想,以前有多少人都是为了售楼处那天海相连的泳池买单的。心是阶段性,可冲动性消费,后期真是不如意也很少会后悔,因为动的是心,从脑是理性消费,会反复推敲,自己在选择上各种博弈,最后在自己的认知内从优选择,当然,理性消费也有反悔从心的,一旦从心了就很难再掰回来,所以多数人先感性再理性。不在风口时,想要有些成绩,需要更多的是念力、能量和信心,这是结合最近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引发的思考,所以拐弯处有黄金,人在挫折时才会去觉知,泥泞中摔倒带回来的土也可以养花种草,时时抱有凡事皆有利于我的正念,美好就会接踵而至。
生活中的用脑用心
小时候父母和学校教育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将规矩、准则、道义,品格刻在心里,很少有不遵守的时候,那时候既不是用脑去分析也不是用心去感受,只是一味地顺从,第一次想要自己做主时已经是高中以后了,所以现在的小孩儿难管不“听话”是好事,说明他们自我意识萌发的早,没有被过多压制,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千篇一律。
生活中从心的三次,一次择城,一次择业,一次择生活方式,现在看来都还及格,跟着感觉走总不会太差,不会选择时跟着心去选,至少不会太后悔,毕竟常听人说不愧于心,没听过不愧于脑的。
所以,常常放空下头脑让自己得到真正的放松,放下头脑才会走心,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手动心静,最近发现做家务、做整理、自己动手洗车,随手写字都能让自己从用脑转化成用心,总结下来是专注忘我的做一件事时是最轻松和快乐的,也似乎明白扫地僧为什么都是高人了,扫地:扫心地尘埃,清荆棘执念,能放下头脑,从心从我,做到身心合一,这已然是最高境界了,向往呀~
“用心学习”“用心做事”,这些看似简单又频繁出现的字语,真正做到却不容易,所以,人生路漫漫,保持向上的学习力,常常放空、常常自省、不怕犯错,尝试着做出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