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我按照学校的安排部署,从国民村书记手中接过交接棒,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帮扶责任人,从那以后,我发扬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一直在扶贫路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迅速转变角色,走向扶贫战场。
国民村面积大,户数多,人口多,情况又复杂,虽然自己也是一个农村人,这无疑是一个优势,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感觉到轻松和喜悦,恰恰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角色要发生转变,同村干部的沟通与协调、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等等,面临着众多的难题,为此我理清思路,要想顺利的开展工作,就必须俯下身子,融入到这片土地上,让自己充满“泥土味”。
关心贫困户,送温暖,送爱心。
我积极深入到群众中去,利用周末休息或节假日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调研,沟通交流,把熟悉村情、民情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工作之余,经常利用与群众拉家常,同干部交流等方式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想法,帮助村里挖掘各种致贫原因,多方搜集信息,积极同村干部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结合搜集到的信息,以“贫困户增产增收、脱贫致富”为中心,改进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尽情释放汗水味,真心收获人情味。工作初期,我对每户贫困户都进行了认真走访,了解它们的致贫原因和家庭状况,针对家庭存在的困难进行帮扶。记得贫困户孙大妈说“孩子,国家补助的钱和孩子的养老金够生活的了,大妈就是缺少像你这样的孩子,陪我唠嗑……”一句话,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帮扶责任人,不光要给贫困户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安抚也尤为重要。于是我就经常给孙大妈打电话拉家常,每次下乡扶贫,孙大爷和孙大妈都会去村口接我,离开时都是泪眼模糊,送我很远,以前二位老人想孩子经常哭泣,自从我成了他们的帮扶责任人以后,二位老人心情好多了,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还记得2018年寒假,北风刺骨,正赶上我的阑尾炎突然发作,本来想去医院检查,可是当我接到校长电话,说要下乡扶贫,我二话没说,拿起衣服就往外跑!在一天的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一直忍受疼痛,坚持不落下一户贫困户。于海涛老人有骨瘤,我就一点一点的帮他上药,包扎伤口;姜喜库老人半身不遂,我搀扶他去厕所;徐海老人身体不好,我帮他劈柴火;孙庆余老两口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我帮他们倒炉筒子……这一天,是在忙忙碌碌中过来的,因为忙碌,让我忘记了疼痛;因为忙碌,让我感受了幸福;因为忙碌,让我体会到助人的快乐!我深深地知道,我肩上的责任和重担!为了贫困户谋幸福,我毫不犹豫,从不遗憾!
带领贫困户转变思想
我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帮助他们打扫卫生等,还通过政策宣讲、思想动员、典型示范等方式,不仅让贫困户呈现出“要我脱贫,要我发展”向“我要脱贫,我要发展”的可喜转变,还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脑”活起来,“手”动起来,坚决解除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我曾经和贫困户们说“虽然我给大家送过衣服,送过月饼等等,但这些都是暂时的”,我鼓励贫困户要有强烈的脱贫欲望和决心!
脱贫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
自从担任帮扶责任人以来,我一直思考着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我先是全面了解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因人施策,对于于德贵一个单身汉,我积极帮他将土地流转出去,联系务工地点,每月收入将近6000元;帮助贫困户徐德福购买绵羊27只,增加收入;帮助杨淑琴老人种植甜玉米,加入养殖合作社;为贫困户姜云娇妻子办理合作医疗报销等等,为贫困户创收,极大的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看着贫困户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通过三年来辛辛苦苦的付出,我所帮扶的6户贫困户无论是生活面貌、精神风貌和家庭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贫穷”这个代名词已经消失,不再用“贫困户”来定位他们,他们已经摘下了“贫困户”的帽子,正朝着幸福的小康生活迈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