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记得小时候,我们有一句顺口溜,叫做“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那个时代,有一个好成绩的学生是很令人敬畏的。
但我们普通人,往往都是考不了高分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更新换代,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更重视分数,恨不得把每一个小孩子都培养成神童。
但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灌鸭式教育的危害。
心理学在不断提醒人们,不要过于勉强孩子,要尊重天性的发展,但现代竞争式的教学体制却不容人有丝毫懈怠。
究竟是顺其自然,还是迎难而上,人们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我们在不断抱怨知识越来越难,越来越枯燥无味的时候,是否想过几个问题。
1爱是一切的根源。
我们曾经深深地恨过,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是学不会数学,明明很简单的加法减法,到了孩子那里,就成了天书,我们咬牙切齿的把2+3=5告诉了孩子无数遍,等孩子学遍10以内的加法时,却发现2+3可以等于任何数。
教的时候很认真,几乎把嘴皮子磨破,孩子也学的诚惶诚恐,可是,当我们发现,知识越学越多,孩子脑子知识反而混成了一锅粥,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绝望的。
我们觉得知识离我们很远,是因为我们从未智慧的生活过。
在宝宝,很小很小的时候,有多少父母面对孩子的啼哭,会为他们讲故事,告诉他们故事中孩子是怎么做的。
因为他们不能抵挡糖果的诱惑,告诉他们,数到100下你就可以得到它。
去和他们一起数路边的小花,等着一起看落日落下。
看着孩子墙上的涂鸦,乐呵呵分析他们墙上的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和他们用泥土,用沙子,用积木用图画,用纸张构建一个完美世界。
我们的生活是由大人为中心,也是缺乏童趣和想象力的。
我们太功利了,太缺乏想象力了。
孩子们的世界很简单,他们只需要被理解,被倾听,就能发挥出无限的潜力。
智慧是教不来的,只要用心。
但真正智慧的表现,无法用一张纸,一张卷子表现出来。
但当孩子们慢慢成长,智慧就会表现出无穷的生命力,绵延孩子的一生。
这才是知识的内涵,它们赋予知识内在生命力。
就像童话《小王子》中的飞行员,他渴望得到大人的理解,却一次次打击中,慢慢失去了当初天真和生命力,直到他遇到小王子,才重新找到那个丢失了的自己。
而这个神奇的力量,就是爱,倾听,理解,陪伴,接纳。
孩子们因为有了爱与支持,才会一点一点走下去,以至于在爱里愿意接受这一切。
第二学习来自生活,学习来自顿悟。
但这种可贵的生命力,遇见了知识。
他们变成了知识,变成了文字,变成了符号,包罗万象的到了我们的书中。
孩子们对他们感到陌生。
智慧的教师,用自己手中的粉笔,教具,让知识变得生动,与孩子们的那些内在的智慧生命力链接起来。
让那些烦人的习题,那些枯燥的知识变成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场景。
这就需要一个教导者的智慧。
他们把枯燥的知识点,反思,归纳,整理,溯本归源,启发引导,与孩子们大脑中的经验发生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
这种经验,实在是一种奇特的经验。
著名的聋哑作家海伦,凯勒在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讲到过这种奇妙的感受。
蓦然间,我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思绪跟着手指滑动着。突然,有一种神奇的东西在我的脑海里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的神奇和奥妙,知道了所谓的“water”是一种神奇而凉爽的东西。
这是孩子获得知识时的欣喜和欢欣,是对知识的顿悟。
第三,知识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让我们的生命变得完整。
知识重要吗?很重要。知识重要吗?不重要。
在我们的生命中,任何事情都很重要,但任何事情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的生命,分数只是一个标签,一个符号,却有太多人为它焦虑,为它难过,甚至为它跳楼自杀。
这个焦虑的时代,人们喜欢用有色眼镜看待别人,人与人之间感情越来越淡,知识就像是我经历过,拥有过得许多东西一样,我们转眼就丢了,更不用说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之快,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焦虑的时代,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不免有头大如斗的感觉。
但仍有一些古语揭示启迪我们的智慧,指引我们的方向。
事事留心皆学问。
无论什么时候,比别人有心一点,留心一点,耐心一点,细心一点,智慧就会不请自来。
6
5
![](https://img.haomeiwen.com/i7030780/4c6958e5641d6b6a.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7030780/360b16665482a3e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