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财富自由了,你最想做的事儿是什么? 有人资助贫困学生,有人捐建希望小学,都好。 选择不仅是智慧,还体现着人生的高度。
已步入中年的丁雪芹,她建了个书院。她的举动有人不解,有人感慨,她自己觉得非常的值。
经历过创业的艰难,经历过人生的波折, 不断的寻求内心的解脱, 每年几万、十几万的培训费,也没让她弄明白人生应该怎么活。
三年前她遇到了刘老师, 听课之外,还上了刘老师的私教课。 在每周的私教课里,她挖空心思的提问题,寻找人生的答案。 有一次她自嘲的说一年至少问了1000多个为什么?
她是同学中最认真学习的那一个,也是提升最快的那一个。 她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用到了生活中, 明显的改善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公司里,她不再关注每天的营业额, 而把心思用在了关心员工上。 不为之为,反倒成为了最好的为。
她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她在公司也开启了读书会。
她的变化,公司员工知道, 她的客户们也明显的看到了。 陆续的跟随她走进了课堂,走进了读书会。
由读书会而转为书院的跨度似乎快了点, 有主动也有被推动。 前年冬天的一次雨雪交加, 路面结冰,西北风还很大的情况下, 是他们公司在小院内训的第二天。 在那样恶劣的天气里,他们没有缺席, 没有迟到。但员工们确实感受到了距离带来的不便, 丁雪芹何尝不明白? 但那时她没有别的想法, 觉得不用坐飞机去外地已经很不错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学习的本公司员工之外,还有了别的公司加入进来。
大家都觉得,如果老师能来西区上课,那就太方便了。 她的同志们更是如此想。
建书院需要场地,需要费用, 还需要老师的支持。
刘老师是个随和的人, 只要需要,他不会讲究场地和条件的。
丁雪芹在她人生的峰值处, 做了一个智慧的选择:给财富一个合适的出口, 回馈社会, 扶贫心灵。
她在西区的黄金地段, 启动了知止书院。 运行七个月以来,效果越来越好。
坐落于海边城市阳台风景区里的书院, 在电梯洋房的一楼, 穿过北边的院子,推开厚重的实木大门, 迎面是透着古典元素的小过厅, 左一拐是客厅,客厅的北边是开放式厨房,右边就是小书院。
几乎占满一面墙的落地大窗将温暖的阳光毫无遮拦的洒满屋子, 整个东墙是书柜, 书柜前边是茶台, 一张雕花的红木大桌隔开藏书和读书两个区域。
读书区两张明做实木长桌是专门为书院定做的, 墩实的圆桌腿和圆滑的拐角装饰,呈现出典型明家具的风格, 手摸上去光滑的舒适。 两张桌子的做工用了三个月时间, 是拿到书院组装起来的, 完全的榫卯结构。
与之配套的实木圈椅, 都配了坐垫, 与桌子的高矮刚好合适, 可见起初都是动过心思的。
墙上挂的心经和知止书院相框的颜色比例都与整个房间的色调相吻合。
房间的吊灯,形状别致,中央空调在天花板的两头。房子的层高在3m6以上, 显得宽敞而大气。
透过落地门窗的玻璃,院子右边靠窗一角的芭蕉叶翠绿中透着鹅黄, 是四棵同样高矮的芭蕉, 还结了一串芭蕉,悄悄的依在墙角。
靠近左边窗子的一盆杜鹃红花正艳, 这个季节杜鹃开花还是少见的。
挂着红灯笼古色古香的茶室占了院子的主要空间, 尽管隔了两层玻璃和院子的一段空间, 仍然能看到里边茶桌和茶具的讲究。
当书院的书桌被木工现场安置好离开之后, 丁雪琴环顾四周,这就是小书院了, 他有前半生的岁月, 更是后半生的美好。 酸甜苦辣咸, 五味杂陈, 在此刻拥挤着闯入心间。 她突然就泪流满面, 无声的不能自抑的热泪沽沽流淌。
那些打拼的岁月, 那些打碎牙齿吞咽的日子, 那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时刻, 一帧帧清晰的图片在眼前闪过。
店面的扩展, 客户的信赖, 员工的努力, 无数因缘的和合, 成就了公司的今天。 让自己有能力,有财力, 做一件喜欢的, 利益他人的事情。 来自众生,回馈众生。
孩子不需要自己的财富, 他有能力经营自己的人生;自己不需要那么多财富, 粗茶淡饭是日常。
用书院提升自己和家人的品质, 用书院丰盈员工和朋友们的心灵, 惠及周边更多的人。 唤醒更多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灵魂。
是心酸的泪吗? 不是。 是完成一件心中大事的释然;是人生转折选对方向的怡然。
来书院读书的有公司经理, 有医院的护士长和主治医, 他们的圈子不同,影响的人群不同。 如同投进湖中的石子, 涟漪在不断的扩大。
知止书院,"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中午饭上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