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淡中和,理性人生

作者: 辛琳 | 来源:发表于2017-01-31 13:16 被阅读40次

-------试论薛宝钗(三)

在大观园中,有几处景致绝佳的院落:

一处是风过后“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千竿修竹,婆娑依依,随风摇曳;竹林幽深处,石子小径曲折婉转,青苔湿滑;溪流汩汩,盘旋竹下……青翠的竹林,让翠色纱窗下吟诗的女儿更加幽静,----这是空灵,飘逸的女儿林黛玉的住处。

另一处院内山石点衬,屋前栽种几丛浓绿的芭蕉,一株花色浓艳如胭脂的西府海棠,艳艳的红色与浓浓的绿色呼应着主人快乐自由的心性;屋内雕镂精刻,镂刻的槅板间隔室内,玲珑剔透,精致别样。----这是被誉为“无事闲忙”的富贵才情公子贾宝玉的住处。

蘅芜苑------薛宝钗的住处,与其它庭院的景象,气度迥异。进入门内,迎面是插天的大玲珑山石,山石四周环绕着各式石块,把里面的房屋全部遮住;院内没有栽种一株花木,山石上栽培着无人能识的异草,石头的缝隙里穿插环绕着藤蔓;有的藤蔓攀援到房檐下,有的缠绕在石阶旁,悬垂的藤萝迎风飘拂,如翠带飘飘,石阶上缠绕的如同金绳。有的藤蔓上结着如丹砂一样的小果,果实累累;有的开着黄色的小花,香气馥郁。这些在蘅芜苑中玲珑山石上生长的异草,就是《离骚》中提到的各种香草:杜若、蘅芜、茝兰……


曹雪芹给每一位主人公安排的住处,都很妥帖地映衬出人物的性格。他给薛宝钗安排这样的住处,有什么寓意?他用这样的环境在衬托薛宝钗怎样的性格与人生?

薛宝钗也是曹公笔下美丽的女儿。她的美丽与性灵的林黛玉、天真可爱的史湘云、大气勇敢的贾探春不同。她是一种端庄、凝重的美丽,这是中国古代文化滋养出的独特士子之美。在她的身上焕发着尘世间的美丽:社会美、中和美、理性美。

一、社会美;在《红楼梦》第四回中,薛宝钗以进京待选的身份随母兄进京暂居贾府,她在贾府的活动日渐展开,在每一回的篇幅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她侍亲、奉亲,待人和气、礼让;对待家中上下礼数周到,所以从贾府的主子奶奶,到丫头仆妇都夸宝钗会行事,做事周到、妥帖、细致。在她的周围是一片祥和的人际氛围,没有危机四伏的陷阱、没有剑拔弩张的矛盾。

二、中和美;薛宝钗行事中和,执两用中。她深谙人性底层私心最重,私利最热,私欲最炽。在第五十六回《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中,当贾探春提出变革大观园管理,让家中老妈子去承包,经管大观园中各种出产。薛宝钗适时提出了承包人的利益分配:一项承揽大观园中各房用度的一宗事;一项是每年拿出几吊钱来分给其他未承包出产的老妈子,其余利益自留。明智的她在小钱上放手,让人得利;在小恩小惠上施手,让人感恩。当老妈子们欢天喜地得了这么大的好处,自己家里又有一宗进项时,她刚柔相济,在情在理地要求各位老妈子认真值守差事,尽职尽责,老妈子们满心欢喜地连忙答应。对基层人员的管理处分的恰到好处。

三、理性美;薛宝钗处世很理性。她以少见的老成持重帮她的母亲处理家事,安慰为哥哥犯愁的母亲。薛蟠挨打,母亲要告诉王夫人,让贾府出面捉拿柳湘莲,是宝钗止住母亲不要兴师动众,吃亏对哥哥是好事。薛蟠要外出学做生意,薛母惜疼儿子,不让去,薛宝钗以大义劝母亲放行。夏金桂恣意胡为,她陪母亲极力劝说,对方不听,反把矛头对准她,言语嚣张,任意伤害,她不愠不怒,反劝母亲消气,别气伤了身体。当夏金桂中毒死后,赶来料理的她听完母亲的叙述,反问为什么听了宝蟾的喊叫,绑了秋菱,不绑做汤的重要嫌犯宝蟾。

这位美丽的女子,在大观园蘅芜苑中过着她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日子。

什么是安分?

安分就是习惯于日常的饮食起居,满足于平常的针指纺紝,周旋于日常的人际:每日对长辈朝昏省问,陪坐闲谈,恪尽礼数;与性格各异的人寒暄、叙谈,处理日常的人情往来。

一个人的一生,光辉灿烂的时日只是昙花一现,绝大部分的日子都是在平常中打发走的,甚至每一个人还要走过一段段晦暗、无奈、无助的日子。所以无论是伟人,还是凡俗如我之人;无论是才华出众,还是寻常之辈,都要过在一种只有细碎的点点滴滴,只有无休止的循环往复这种常态生活里。过在平凡的生活里,是平庸吗?不是,只是平常、平静的日子。平常的日子怎么过?安分于日常的闲淡,安分于日常的琐碎,让心在平常中享受安恬、惬意,让每一天的过往是美丽的,它是幸福人生的重要组成。

在婚姻中、在家庭中,安分也是重要的心态,它能让平凡男女享受饮食起居中最普通、最平凡的幸福。

在社会变革时期,动荡变化的时局,卷裹许多人在经历、在历练,会有很多的机遇让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去展示。可是,在社会稳定时期,安分就是社会制度对每一个社会个体的要求,遵守法规、法制、循规蹈矩。

其实,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进取!当王熙凤因病不能理家时,王夫人安排李纨掌家,觉得李纨是“活菩萨”,不能辖制家里下人,又安排贾探春照管家务,觉得人手不够,又再三的请自己的侄女薛宝钗来帮忙照管。细心勤谨的薛宝钗每日在王夫人上房内值守,接待来往内宅眷属,清点来往礼仪之物,等王夫人晚上回家,一一回明后方回自己的蘅芜苑住处。她每晚在针线闲时坐上轿子,带上管家娘子巡夜,监督上夜之人认真值守,不要喝酒赌钱。她在管理家事中显现出的才能,让贾府封建家长首肯,选定家族的内当家宝二奶奶,非她莫属。


什么是随时?

随时就是随应时局的变化行动。在没有自己的时局里,做一个局外人;在属于自己的时局里,施展自己的才华,有所作为。没有自己的时局,在外表看来是无所事事,在内部,是在思考,在细心观察,在认真学习,在积淀。不然,当时运来临时,那里有才华能够施展?机遇总会降临给有准备的人。常常见到一些人,当别人做事时,指指点点,甚至背地里使促狭,感慨天公不作美,怎让不如自己之人在那里显摆。当费劲心机,终于爬上职位时,却不知该怎样入手处理事务,只得意于掌控权利时役使职员的快感,熙指气使,霸气十足,结果将时局弄的一团糟,终在内忧外患,穷途末路中狼狈退场。

理解随时,随应时局,其实对现实中的每一个人是多么重要。没有自己的时局,是没有自己的舞台,无论自己是多么超凡的演出,也没人注意;无论自己的思想如何正确,没有呼应;无论自己怎样拼力呐喊,也没有人倾听!当有了属于自己的时局,那份处理事务的决断与气魄、运筹帷幄的能力又是多么重要。

想起鲁迅作品中的魏连殳、范爱农……海外学成归来,满怀报国之志,急切地要变革旧时代,让自己的国家兴盛起来,给社会注入新鲜的生命。而归来后的故乡依然陈腐,排挤他们无容身之地。强劲的异质型、先进的思想和强大保守、固步自封的封建思想之间难以调和、难以沟通;封建守旧的势力拧在一起,将他们凌云的壮志吞没,将他们挤兑到无处容身。他们的悲剧在于当时、当地没有自己的时局,还是和时局没有协调好关系?怎样解决远大理想的高远、宏伟和现实世界的保守、固步自封之间的矛盾,也是每一个怀着爱国、报国之心的知识分子深思的问题。

历史上,社会的变革,如果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势如破竹;如果是个人的一腔热血在倡导变革,只能随时运变化而动,从最柔弱的地方一点一滴做起,难以轰轰烈烈。毕竟,反叛于稳定社会的常态思想,迥异与常态社会的行为,只能让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终至反叛者自身被覆灭的悲剧。

薛宝钗很会把握随时。她每日以女工为女孩家的根本,打理着各种针线活,经常熬夜做针线。在人群中罕言寡语,待人和气,从不妄评人事,从不指斥事理,但在处事时务时能当机立断;言谈举止间把握分寸、不愠不火、从容不迫。这是因为她的文化上站在一定的高度,深悟中国文化的中和,运用中和来调养自己的性情;在个人的修养上站在一定的高度,以高贵、宽容来处理人际:融于人群,但不苟同与人;在思想认知上站在一定的高度,为人处世但凡一个理字;才能正确处理随时处分。

什么是守拙?

守拙,就是要掩藏自己的才华,不显露自己不凡的思想和见解,在人群中做最普通、平凡的一个。因为普通和平凡,所以能尽快融入群体,因为言语、行止和群体成员相似,所以与群体共识,与群体共处,在群体中不被防备、不招妒恨。


薛宝钗在大观园的小姐群体中,言语平和,从不爱粉儿、花儿这些,平素的衣着总是家常旧衣。那付将来与有玉之人相配的金锁,也是藏在衣服里佩戴。蘅芜苑她的居住的屋内如雪洞一般,桌上只有一个土定瓶,里面插着几枝菊花,床上挂的竟是一顶青纱的帐幔,衾褥也是十分朴素,贾母一见,感慨这屋子竟不是年轻小姐的住处,太过素净,的确不像!

假若:宝剑出匣,锋芒毕露的显现个人的学识、见解,对世事的不认同,又是怎样的结局?才华高出众人,只能让人仰视,与群体分隔、遭人妒恨;耀目的正义,只能让各怀阴暗的群体团结在一起,孤立个人,清除为快;凌利的思想只能让群体因恐惧而畏缩、退后。

优秀个人能力的展现,不是一个人在舞台上独自演出,是一个大型的群体在积极的配和、在衬托。群体能和个人积极配合,得让群体认同个人的优秀能力,理解个人的思想主旨。事件的发生是个人领导、群体参与的,不是个人独立的行为。最高超的领导,该是融入群体的领导,个人是群体中的一员,群体拥护个人的思想,积极倡行,为群体共同的目标努力。

薛宝钗在贾府内当家的管理,和王熙凤高压的手段截然不同,她让每一个丫头、仆妇能得到利益,且恰当的分配利益,让每一个人都满心欢喜;同时让每一个丫头、仆妇能愉快的谨遵守法、各司其职,为她和她们共同依托命运的贾府尽心竭力。

蘅芜苑中玲珑山石上悬垂的奇草仙藤,结着各色果实,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香味,这些果实正是香料铺中出售的各种名贵香料。那些藤蔓在飒飒秋风中,愈冷愈苍翠……,这些香草是否预示着薛宝钗的性格与人生,大观园中只有她能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顽强的坚持,坚守着作为士子风范的信念与品格,只有她能在贾府败落后坚强地为家族做最后的守候。


蘅芜苑中那块插天的大玲珑山石,实则是大观园中大观楼后大主山分出的一支余脉,这支余脉在蘅芜苑中凌空跃起,是否在喻示着贾府在败落,贾府一个重要的继承人贾宝玉出走后,由薛宝钗以宝二奶奶的身份独立支撑起这个走向没落的家族,成为家族最后的守候者。无论是“树倒猢狲散”地境地,还是濒临衰亡,这个家族最后的日子还要有人支撑,那些不能散去的人们还要依傍在她的身旁。然而走向衰亡的家族已不再有给予她施展才华的舞台。她只能空怀经国治世思想,惨淡经营着奄奄一息的家族。

贾政率众游览初建成的大观园时,进入蘅芜院内,第一眼看见那将后面房屋悉数遮住的插天大玲珑山石,说道“这处房屋无趣的很!”同样,没有个人的情趣、爱好的生活,也是很无味的,但是,总要有人放弃个人的爱好、情趣,去经务现实,毕竟封建时代个体托身在家族中。家族的兴盛,是个人的荣耀;家族的败落,是个人的悲哀。

所以,无论如何她是美丽的,因为她“金簪雪中埋”的人生悲剧;“山中高士”淡远的品格;冲淡悠远的士子之美,优雅高贵的封建仕女形象、也因为她积极地承担责任,-----这就是薛宝钗人生载负的美丽。

2012年11月1日

相关文章

  • 冲淡中和,理性人生

    -------试论薛宝钗(三) 在大观园中,有几处景致绝佳的院落: 一处是风过后“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千...

  • 今日感动金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能抵消、冲淡。人情可以冲淡,宇宙法则是不能冲淡的;就像黑暗与光明不能中和,一样的道理。因果报...

  • 中和人生

    中和不同的人生

  • iOLOi@2018122601@红绿灯 人行道

    儒 感性道 理性 择爱弃私 发展社会阴阳合一 中和冲突 火影问题,不是问题

  • 冲淡

    “田园”是标帜,无论古今,有人求一生“田园”,而有人只想暂时“田园”停靠一会,当我们在疲惫之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宁静...

  • 冲淡

    这段时间翻周作人的《雨天的书》,之前看汪曾祺的《山河故人》、沈从文的《边城》。三个人的文字都冲淡朴实,如拉家常。 ...

  • 冲淡

    一早,刚洗完澡出来,母亲打来电话。我心里瞬间闪出一些担忧,拿起手机,愣了几秒钟,按下接听键。 母亲说:你大舅凌晨走...

  • 冲淡

    冲淡 落菊无言 涉难 花时未返 梦已残 匆匆聚散 溪边孤者闲 微茫柳色岸 寒碧入乱山 蛾离茧 再谱锦绣篇 别恨断 ...

  • 冲淡

    两天前,同事的母亲因病去世,同事两口子请假回老家奔丧了。 农村办丧事的时间前前后后大概需要五天左右,从人去世那天算...

  • 冲淡

    周更第十一周打卡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是真的,时间可以忘记也是真的,前几天我突然来了灵感,好像要写点什么,然后我没有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冲淡中和,理性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fk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