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天晚上,松果给我私信,内容很长。
简洁一下,就是她儿子高三,从前段时间第一次摸底考试后,出现了紧张焦虑的症状。中午睡不着,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
吃了些安神补脑之类的药物也没什么好转。老师做思想工作后也收效甚微。
现在孩子主动要求看心理医生。
问我第二天是否有时间,想带孩来找我做个咨询。
第二天正好赶上我的工作坊,于是我邀请她带儿子一起来我工作坊里做个案。
松果是我高中女同学。好长时间没有联系了,她在邻县工作。
我以前经常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学习感受心得什么的。那时候我还不懂的朋友圈可以用标签来分组,所以发的东西所有人都能看的到。
我还天真的想,我花费了这么多的金钱和时间来学习这么好的课程,我一定要把我的感悟和收获尽量多的分享给大家,让我身边的人也都能有更多的收获。
事实呢,和我想的正相反。
我发现没有多少人会对这些感兴趣。
更奇葩的是我大学的一位同学,某医院的肛肠科主任。
去年的时候给我打电话咨询过我一些问题。
后来我回母校,他约了几个本市的同学陪我一起吃饭,我们副院长也参加了晚宴。
席间聊起来我现在正在从事的心理疗愈工作。他很郑重其事的对我说,师弟,虽然你平常发的那些东西看起来有些神神叨叨的,不过仔细品味一下确实都很有道理。
我一下不知该怎么来回应他了。
副院长问我,今年可不可以邀请你来给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们讲一讲怎样面对毕业以后的择业困惑问题?
我回答,好啊,我很乐意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呢。
副院长也是我们大学时的班主任,当时我是班长,我们私人情感也非常好,每逢周末经常会喊我们几个去他家里喝酒看球。
经历了这件事后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对于熟悉你的人而言,早已在他们心里规划了你未来的样子。
如果你想去改变些什么,最先跳出来反对的就是他们。因为他们不允许你改变他们想让你成为的样子。
其实呢,这是集体潜意识在作用。
我们每个人会都受到集体潜意识的作用。
就是当你周围的人都不具备某种能力的时候,而你要去获得这种能力,就会遭到种种阻碍。看见的,看不见的,都会出现。
甚至会让你一度感觉到被孤立,被冷落。感觉到无助,感觉到痛苦。
而之所以会这样的最根本的动力就是,大家都不想你因为具备了某种能力而脱离了或是打破了现在大家都所熟知的这个环境。
这就是集体潜意识动力纠缠的根源。
所以,这部分人于你而言充其量也就是酒肉朋友,无需深交的。
真正爱你的呢,无论你想做什么,都会给你鼓励和支持。因为他们觉得你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值得去支持的。
后来,我就学会了用标签来给朋友圈分类了。
分类的过程中我发现,正真能支持我去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的人,原来真的没几个。
这是个很好的发现。因为从那以后,被分类出来的那部分人也从我的心里被分类了出来了。
我突然觉得少有的轻松。
所以我有一年多没在我熟悉的朋友圈里分享东西了。松果还能记得我,说明一年前她就是支持我的那类人。
高中同学里面最支持我是我的初恋,我把初吻给了她。现在是某领导了。
大学同学里面最支持我的是我曾经的女友,她把初吻给了我。现在是某领导了。
突然发现,我是不是旺女朋友啊。
第二天上午,松果和丈夫一起带孩来到了我的课堂上。一家三口给人的感觉很融洽,有满满的爱在流动。
我们正好课间休息。因为还有一个个案,所以我的搭档毕老师建议她们一家三口先观看一个个案,如果上午时间不够,就下午做她们的个案。
这个案主是一位警官,因为小时候爸爸妈妈关系不好,所以案主和爸爸关系不好,不接受爸爸。
个案很简单,先让他离开妈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认可爸爸的位置,让爸爸接受自己的身份,把妈妈交还给爸爸。
个案处理的很顺利,还有足够的时间。所以我邀请松果她们夫妻俩上来。
孩子还用上来吗?不用。
问题父母是问题孩子的根源。我们得治根,才能根治。
先访谈,得到的信息大致和她在微信里给我说的一样。夫妻俩关系也很好,老公很疼爱她,从老公眼里就能看出来。
我问孩子,妈妈说的都是真的吗?
孩子点点头。有些腼腆,但不紧张,看出来了内在很有力量。
我继续问他,为什睡不着午觉你就这么焦虑呢?
孩子说,因为睡不着午觉我下午就没精神,就会影响到我的学习。一摸我考了520多分,我准备到二摸再提升40多分。可现在我都不能好好休息,怎么能把成绩提上去呢?
我问,这种情况多久了?
他说,从一摸考试以后。
我问他,有理想的学校吗?
他回答,山东财经。
我说,这是个很棒的学校。
为了能让孩子有个更直观的觉察,我让孩子邀请两个代表,一个代表他自己,一个代表他焦虑的情绪。
两个代表上来后,距离很远。
我给孩子解读,这说明这个焦虑不是你的,是其他人的。
孩子有些茫然。
为了让他看的更清楚一些,我又选了三个指针,一个代表孩子的原生情绪,一个代表孩子的派生情绪,一个代表孩子的转移情绪。
代表们上来后呈现出来,原生情绪站在一边,派生情绪和孩子站在一起,转移情绪和孩子的焦虑站在一起。
原生情绪说他有些紧张。心跳很快。
原生情绪是案主自身内在的情绪。大多和案主的成长经历有关。
派生情绪是案主自己臆想出来的,用以获取关爱和关注的。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案主不肯长大的心态上。
转移情绪是案主承接了家庭系统里其他人的情绪。
怎么承接的呢?通过遗传。
情绪也会被遗传?是的,有一门科学叫表观遗传学。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
所以我给大家解读场域,原生情绪的紧张是案主自身的。
高考在即,从学校的氛围到家里的氛围到社会氛围,无不在给高三的孩子们营造着紧张的气氛。
这种紧张是好的。因为人在紧张的时候能分泌一种激素叫多巴胺,它可以使人兴奋。而适当的兴奋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和在考试时发挥出超常的水平。
派生情绪紧挨着案主,是案主在籍由此来获取爸妈的更多的关注和爱。这挺好的,是孩子的一个小聪明。
转移的情绪和孩子焦虑的症状紧紧挨着,这是个我们要去重视的问题。说明孩子的焦虑就是由这个转移情绪造成的。
我让其他的代表都下去,只留下了孩子和焦虑的代表。同时我让松果邀请两个人分别代表她和自己的老公。
妈妈的代表上场后,就不断的去靠近孩子的代表,而焦虑的代表则紧紧跟随着妈妈的代表。
很明显这焦虑是来自妈妈的情绪。
我问松果,你高考的时候紧张了吗?
松果特感慨的说,唉,那时候如果知道你是心理咨询师我一定去找你做咨询去。
场外有人发出会心的笑声。
我解读说,伴随孩子高考的临近,这熟悉的氛围又唤醒了你当年高考时的一个到现在还没过去事件。而这个事件给你带来的情绪又被传承给了和妈妈连接亲密的儿子。
我继续问松果,你还记不记得你高考的时候让你记忆很深的事情。
松果几乎没有考虑的说,就是高考的前一天由于紧张半夜都没睡着觉,为了保持精力,所以起来吃了一片安眠药,结果第二天上午药效还没过去,造成原本学习很好的语文考试发挥失常。
所以这个遗憾成为了松果心中的一个没有打开的情结,到现在还没有释怀。
这是根源所在。
我继续问,如果当初你没有经历那个事件,你发挥的很好,现在对你来说会有什么不一样?
松果想了想说,可能我就会从事了另一种职业了。
我问,那你对现在的职业不满意吗?
松果连忙回答,满意满意。
我又问,那你对现在的家庭不满意吗?
松果幸福的说,也满意啊。
我说,可是如果当初你真的是发挥的很好,语文多考出几十分来,很可能就没有了现在这个职业了。也就没有了现在这个家庭了。对吗?
我把她从三维空间引导到四维空间,我要让她看到在不同的时间线上的她会有一个怎样的变化。
老公显然不明白怎么回事,想继续说些孩子的状况,被我打断了。
我调侃他说,你没看到事情的严重性吗?你要感谢你太太的那次失眠,要不然她多考了几十分出来,现在就没有你们这个家庭了,也就没有这个孩子了。
老公很老实,只是嘿嘿的傻笑。
我选了一个人来代表松果当时高考时的那个失眠事件。邀请松果进入场域,和失眠事件面对面站在那里。
我问她,你现在看着她有厌恶吗?
松果说,没有。
我继续问,有恨吗?
松果说,没有。
我引导松果对失眠事件说,谢谢你,因为你我当年考出的成绩让我拥有了现在的家庭和工作。现在我才知道那个成绩刚刚好,谢谢你。
失眠事件对松果张开了双臂。松果走上前,紧紧的拥抱着她,眼泪夺眶而出。
她轻声的像是对失眠事件说,又像是对自己说,谢谢你,现在我知道了,原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好久,松果慢慢站直了身体。充满微笑的脸颊上还挂着泪珠。
这时候,孩子焦虑的代表已经远离了孩子,退到了场外。说,我感觉到自己可有可无了。
我说,是的,你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在此,我结束了个案。
我看到了孩子脸上轻松的笑容。
第二天下午,松果给我发来消息说,个案很有效果,今天中午孩子就睡着了,太感谢了。
我很是欣慰,默默的祝福这孩子。
也祝福天下所有的考子们。
我是星瀚
国际催眠师
德国系统排列学院国际认证导师
专注青少年及成人心理创伤疗愈、康复。
我的愿景:让爱在生命间流动
微信号:BOME260266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