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让我感到非常震撼的一个类比:即便是一个烂钟,一天内也能对上两次。
我发现笑来老师平时真的花很多时间去思考、琢磨,以至于他表达非常精准、犀利、有效。我印象中,应该是用这个类比来说明,在交易市场里进行短期预测是有多么不靠谱,它就如同random walk(随机漫步),价格与价值偶尔对上一两次,压根不管用。瞬间我就明白,那些天天盯着K线图的人,做的事情有多么徒劳。
后来是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里,看到他解答同学的疑惑,在公园里面跟老大爷聊天,也能有所收获,可是这种收获的可能性非常低,就好比一只烂钟一天也能对上两次。还不如去换个更有效的收集信息渠道。——是啊,或许去看书,会更有收获!
出国留学的考试成绩肯定重要啊,不重要的话,为啥人家要把这个作为衡量标准之一呢?说那些“成绩不高,靠其余项目来加分、上名校”的极少数例子,这是小概率事件,自己本来就是普通人,怎么可能跟他们比呢?分数不高的人那么多,有那么几个人逆袭上了名校,这不就是“一只烂钟一天里对上两次”的结果吗?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一个事情,益处有多么大,至少相当震撼。现在我应该能够明白,这个类比可以用来阐释无意义、小概率事件的荒谬之处,亦可以跟“幸存者偏差”可以关联起来。将来在与人交流时,就多了一个精彩的说理素材。
另外,我的印象笔记里面,专门有个笔记“类比数据库”,这些年收集了大量的类比,对于这些类比背后的现象,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善加利用,将来应该会给我带来更大的快乐和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