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立志要多读书,做个有内涵的女人。现在离新年已经有一个多月,我也确实看了几本书,但却感觉什么也没有记住,合上书后,脑子空空。现在读书时不仅没有了成长的感觉,反而变得越来越焦虑。我分析了一下自己焦虑的原因。
一、读书时注意力不集中
读书时,总会被周围环境所影响。要是周围有人说话,我的注意力就去关注别人说话,书自然就看不进去了。要是周围没有人说话,我的注意力又跑到听手机推送消息的提示音上,手机一响,就赶紧拿起手机刷朋友圈或者娱乐八卦。要是既没有人说话,手机也没有发出声音,我看一会书,就会想着挠痒痒喝水吃东西或者想去上厕所。
而只字不差的阅读时,我又会不由自主的默读。默读5分钟后,就变成了眼睛在看,嘴里在读,但是注意力却早就跑了,脑子里想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事。就好像失眠之时,思维特别活跃,思绪从这里跑到那里,就是没有在书上。
如此一来,读书效率可想而知,虽然每天看着很“勤奋”的读书,也付出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却没有什么收获。感觉付出与收获不对等后,心里就特别委屈,自我评价也降低了,觉得自己记忆力下降了,什么也记不住,最后就化作了焦虑。
二、读一本书花的时间太长
有时读的书可能内容有点深奥,但是思维会告诉自己这本书很重要,而且内容也没有太深,只要全心投入也可以理解书里的内容,于是就想坚持去读这本书。
但真的去读书时,又畏惧困难,充满惰性,每天上午看几页,下午看几页,读了一周,最终只看了70多页。因为时间拖的太长,前面读的内容早已忘光,再一看后面还有200来页没有读,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果断抛弃了这本书。
此时心里还给自己下了一个评判:我只适合读那些轻松的书,这类题材对我来说太难了,我以后也不想看了。不仅没有获得成就感,反而更加畏惧困难了。
三、书架里下载的书太多
有时觉得纸质书不好携带,更倾向于看电子书。在手机里下载了《微信读书》和《当当读书》。有了阅读工具,书架里没有书也不行。先从热销榜里买几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又爱占便宜,去免费区下载了许多书,最后书架一下子多了几十本书。
书架里满满的待读书下载电子书时很痛快,可是因为读书时爱走神去刷朋友圈或者玩游戏,导致看了一整天,也没看完一本书。看着满书架未读的书,心里就会发愁,这么多书,我要读到猴年马月啊。
四、总是爱和别人比较
总是爱和别人比较,好像在比较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看到有朋友拆书,能写出洋洋洒洒上万字的读后感,我也想写书评,可是却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个字,觉得和别人差距太大,心里充满了自卑感。
比如同样看了埃克哈特·托利的《活在当下》,有朋友可以写一篇公众号文章,我却只记住了要活在当下。具体要如何做到活在当下,我只记住了没有活在当下时,要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其他的内容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还有读博多·舍费尔的《小狗钱钱》,姐姐学到了很多理财的知识,而且运用到了生活中,结合她的经历写了上万字的读书笔记,我却觉得自己只是看了个童话故事。
五、读书时不爱思考
只追求读书的数量,不追求质量。读书时不过脑子,只是看个热闹。就像明明读的是议论文,却通通当做花边新闻来读。因为读论点时需要学习新的概念,而看八卦却很轻松。读书时对文章中的论点一扫而过,只看论据中的事例,却没有学到故事后面的道理。
根据我自己读书爱走神的状况,我决心以后看书先看牛人总结的精华版。
因为读完这些精华版只需要半小时,维持短时间的注意力会比较容易,还能学到新知识。《得到》和《樊登读书会》都有这样的精华版,不仅有文稿,还有录音版。坚持每天听本书,可以让自己充满成就感,缓解自己的焦虑。
若我对某本书特别感兴趣,就把这本书多读几遍,此外还要做笔记,写感想,最后做到践行,应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