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110228/7cc8185bcac14d72.jpg)
之前有段时间比较痴迷心理类的书籍和心理推理小说,虽然有些情节看得有些害怕,但又特别想看下去,想知道自己猜测的凶手对不对。
但是看这类书与我而言也是有后遗症的,开始喜欢观察各类肢体动作、微表情、语言,每次自认为看出一些破绽的时候,心情反而变得复杂。
就像《Lie to me》里的Cal Lightman博士,可以看穿一个嫌疑人伪装的谎言,但同时他也能看穿身边人的所思所想。
这到底是好是坏呢,可能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任何能力和技能,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好或坏,用对地方就是对。
就这样那段时间我带着自以为的敏锐洞察力开始关注身边人,但渐渐发现一个人的思想有时候连自己都搞不明白,别人又怎么能真正看透彻呢。
况且这种业余爱好只是一种生活的调剂,根本不能和专业心理人士相提并论。
之后对于心理类小说的热爱渐渐退却,也渐渐明白,有时候人不必看得太透彻。
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一片光明,但每天的太阳依然如约而至,如果因为看透一些事情而令到自己不快乐,那么何妨不做个糊涂点的快乐的人呢。
任何事物都讲究一个度,过多或偏少都会产生一些效果,但这种效果未必是有益于身心的。
所以把过多的关注点减少,专注于真正热爱的事情,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把时间花在胡乱猜测,不如好好延续自己的生活。
我发现可能之前重口味的书看多了吧,现在很难静下来长时间去阅读。《外婆的道歉信》看了三分之二,一直处于缓慢进度中。
基本上看书时间都不超过半小时,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综艺节目。心里当然知道这样不好,但确实也是个没有毅力的人。
好像对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很难保持长时间的热度,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很难有一段长久的情感维系,无论爱情或友情。
我想这可能是某种性格缺陷吧,有时候你以为和某个朋友的关系已经好到可以指点他人生活了,事实上抛开那些热络的话题,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心理空间,只属于自己,不喜欢被分享。
现在渐渐明白,再要好的朋友之间也应该保持适当距离,只有轻松的关系才能久一点。
事实上,人的一生真的很难遇到灵魂相契之人,以前我特别执着,以至于被执着蒙蔽了双眼。
遇到一个相似性格和行为的人,就觉得这是可以延续的友情,但人是在变化中的,同时有些伪装是我们不自知的。
为了靠近一个欣赏的人,你会迎合他的口味和喜好,模仿他的一些小动作,以期达到两个人相似的假象。
当然所谓迎合未必是有预谋的,只是因为对这个人的欣赏,就像粉丝模仿偶像的穿着或者手势。可是时间会慢慢揭开一切,那个不是真正的你,你应该做真实的你自己。
我始终觉得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于一个持续文字输出的人来说。
现在也不再执着寻找灵魂契合之人,静下来让自己沉浸于书海里,与书为伴,有共鸣的书就是契合。
![](https://img.haomeiwen.com/i3110228/7d4a384ecb358c4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