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塔罗牌主牌有一个“节制”的牌灵。
牌面描述是这样的:一名天使正在将代表灵魂与生命的水从一个圣杯倒向另一个圣杯。有人说,右手圣杯中的水代表意识,而左手中的代表无意识,也有人说它们分别代表物质与精神。但是无论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水都在流,而流动不正是一种调和与净化吗?
天使一只脚站在水中,一只脚站在岸上。按照西方文化水代表内心的精神世界,土地则代表着外界的物质世界,那么天使如此站立恰恰预示了我们在物质与精神两个世界徘徊的人生,而以水中之足为实,岸地为虚,则恰扣主题,暗示人们节制欲望、净化心灵。
很多人认为,节制是对人欲的一种束缚,是对人性的一种压抑,禁锢了我们的自由。
其实不然,很多时候,节制意味着对自身的一种合理控制,意味着我们对事情的发展有长远且清晰的规划。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懂得节制。节制,作为一个主观的行为,最能充分表现一个人的涵养和自控力。

02
叔本华说:“节制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
节制是一种自律、一种忍耐,它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节制,往往让你在生活中比他人获得更多的幸福。
作家刘墉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谈自制,你有资格玩吗?》中提到,有一次他和文学大师梁实秋一起用餐,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说不能吃。最后端上八宝饭时,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
同桌的朋友提醒他“这里面既有糖又有饭”,梁实秋则笑说他早知道有自己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要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后面才可以吃确方式。“感觉不饿了,就要停止进食”、“坚持健身,爱走路”。
没有哪个人生来就是胖子,身上的每一块肉,每一处病痛都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舌尖上的诱惑,是人之常情,但是,在诱惑与健康之间,平衡之道就是懂得节制,这也是健康之道。

03
日剧《昨日的美食》,片中的主角是一对同性伴侣,两人的生活就像普通伴侣一样,生活的琐碎与平淡,但跟大部分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特别懂得节制。
主人公笕史朗从来不会允许自己的伴侣放纵,不管是食欲,还是身材,因为每日严格控制的卡路里,两个人即便已经40多岁,身材仍然精瘦。
因为对美食的量的控制,他们很少会对一样食物产生厌烦的感觉,不仅如此,因为节制,一次不能吃太多,所以每一次吃的幸福感都好像成倍增加。
现如今,人们都倡导要活在当下,吃饭时,别人会说,喜欢你就多吃点;买东西时,别人会说,喜欢你就都买了;结婚后喜欢上异性,也会有人说,爱情最大,要勇敢追爱……
我们很多人都不懂节制,更不想节制,觉得节制就是在禁锢自己的自由。其实,很多时候,越节制,越靠近真正的自由。

04
美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研究,他们把200只猴子分为两组,一组猴子不控制饮食,顿顿管饱,另一组控制饮食,每天都只吃七八分饱。
10年后,敞开吃的100只猴子中,很多体胖多病的猴子,有得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的,100只猴子死了50只,而控制饮食的100个猴子中,只有12只死亡。
15年后,顿顿吃饱的猴子都死光了,高寿的猴子都在七八分饱的猴群中。
一时的口腹自由导致了我们健康不自由,身材不自由,寿命不自由,这样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吗?

05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原本是一个有理想,对爱情充满向往的女学生。为了能够留在香港继续念书,她主动投靠自己的姑妈,故事最初,她内心鄙视姑妈这样的交际花,只想好好念书。
可后来却因为抵抗不了物质财富带来的诱惑,一步步沦陷,故事最终,沦为了自己丈夫的利用品,一个和她姑妈一样的人。
多悲哀啊,原本鲜活美好的生命,却被欲望撕扯,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不懂节制,最后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将自己埋葬在亲手缔造的坟墓里。
现代社会,身边每个人似乎都在告诉我们,学会及时行乐,不要压抑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幸福。于是很多人将这当作人生的准则,打着活在当下的旗号,大肆放纵自己的欲望。

06
著名演员陈道明就是这样的人。曾经默默无闻的他凭借《围城》里方鸿渐一角功成名就,前来找他拍戏的人络绎不绝,开出的片酬也一次比一次高。可他统统都拒绝了,“剧本不行,给再多钱我也不拍。”
汶川地震发生后,得知导演冯小刚要筹备《唐山大地震》的拍摄,陈道明主动联系他,并说:“你要是拍地震,我免费去演。”
很多人不明白,片酬极高的陈道明为什么要“倒贴”?陈道明却坦然道:“我不买飞机大炮,不买航空母舰。只要保证基本的生活质量,没那么多奢望。”
为什么说陈道明是一个有追求的演员?漫长的演艺生涯里,他一直恪守“节制”二字,一次次拒绝越过底线的诱惑,才有了如今“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行动要把握一个“度”,说话要留有余地。人生贵在节制,这是一种抵抗贪婪的实力,也是一种丰神俊朗的气度。
节制,是一种最高级的活法。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