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处在“想做的事情太多,事情总是得不到推进”的状态里,今天身边的朋友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深有感触。
最近在整理有关时间管理的内容,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开始管理时间之前,要做的究竟是设定自己的目标,还是挖掘自己的潜能?
为此我还零零碎碎的去整理了一些目标管理的内容,并且还去看了一些教练方面的书,本来以为能够形成自己完整的时间管理链了,结果又遇上了很多事情无法顺利推进的情况,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在时间管理之前,与其关注愿望、目标或者是挖掘潜能,重要的还是学会清空自己的大脑。
大脑运作的特点,就是特别容易去关注未完成的那些事情。
有一个“蔡格尼克效应”,讲的就是一个服务员能够很清楚的记得每桌点了什么菜品,但一旦这些菜端上了桌,服务员也就不再记得这一桌究竟点了那些东西。
日常生活中,困扰我们的大多是未完成的那些事情,越是想做的事情越多,越是感到压力巨大。
所以有关于这一点,可用的方法是——为大脑寻找“外部缓存”并给出执行方案。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欺骗”大脑,让大脑认为我们已经妥善安排了这些事情,减轻大脑的思考压力。
另外有一点,就是再怎么提高行动效率,事情也不可能处理完,大脑里的想法也会不断地冒出来。如果能够整理好那些未完成的事情,让我们在一件事情完成之后,能够马上知道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而不是纠结“现在我该去做什么事情”,不犹豫不纠结,那么效率也就能够提升。
不过想要真正把效率提到最高,需要的是“全流程优化”的意识,也就是不断地在各个环节进行尝试和调整,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但是第一步“给大脑减压”还是不可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