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刘润先生的文章《一个人优不优秀,就看这三件小事》,很有启发。这篇文章用了非常充分的案例,来论证一个顶级聪明的人,应该怎样考:顶级优秀的人如何处理公司食堂不好吃的问题,如何处理和女朋友闹情绪的问题,如何处理孩子鞋带松掉了的问题,如何处理话费很贵的问题……
一切就是为了论证这个观点,“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
文章中出现了11次“顶级优秀的人”,来讨论优秀的人就应该如何如何。看到这些顶级优秀的操作案例,我就知道自己只能做个普通人,只能紧紧捂住自己顶级的头发。
在这篇文章中,你能看到作者的“模型”,是如何用来论证一篇文章的。不过既然作者说到,“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那我也来改变一下这篇文章的模型。
我重点说一下原文中提到的食堂难吃和携号转网的问题。在阅读下面的文字前,你可以先读一下《一个人优不优秀,就看这三件小事》,然后再对比我的思考。
1、微软的食堂很难吃,我终身难忘
我不知道上海微软和北京微软会不会是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服务的。但是不管是在知春路还是在丹棱街,微软的食堂是难吃到爆的。
在微软的时候,每天吃饭其实是最痛苦的时间了。为了逃避食堂吃饭的问题,我们只好在周围不同的小餐饮挨个轮着吃。在知春路的时候,离中科院近,旁边就是学校,有很多吃饭的地方。搬到丹棱街的时候,周围都是写字楼,想找点好吃的,就只能靠711了。
起初我认为这是食堂做的不行,后面我在另外一家公司,供应商是和微软同一家,味道就很不一样。所以,这不是供应商的问题。
为什么另外一家公司,用同样的供应商,就会味道更好?原因就是,另外一家公司,给了更多的餐补。
一个公司食堂好吃的核心是什么?给足够的钱。食堂肯定要是赚钱的,所以怎么都会从预算中克扣。你若想吃得好,要把食堂先喂饱。你让食堂吃菜叶,食堂让员工吃草。食堂好不好吃,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如果你钱没给够,又想让食堂好吃,要怎么办?首先做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其次当你要违背的时候,你就用模型来平衡认知失调。
引入两家供应商竞争,一定是好事么?那午饭的碗还没来得及洗完,晚餐的师傅就要上班了,怎么办?两家供应商扯皮了,是不是还要一个委员会来协调一下?
在一些领域,竞争多未必就是好事。通过竞争突破了经济规律的极限,反而会引发造假行为。有一些大型企业会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降低原材料成本。集中采购看上去压低了成本,于是采购部门拿着漂亮的KPI去邀功。
但是如果你真正到一线就会发现,强行压价,换来的代价是偷工减料。比如一台设备,原来用铜片,后面变成铝片。原来可以用十年的设备,压价一下,只能用两年报废。你觉得是省了,还是亏了?
公司食堂的问题,其实是无解问题。因为人会腻的,你做的再好,总是会有人抱怨不好吃。公司食堂的大师傅又不会写公众号,所以总是要被会话说的人欺负。食堂定期发放问卷收集意见,其实是安抚一下大家的情绪。毕竟,有食堂,肯定要比没有食堂好,这样你就能安心加班啦。
所以公司食堂真正的心声其实是:爱吃吃,不吃滚。
同时,公司的食堂,往往也很可能成为利益输送的地方。有的公司企业高层,会让自己的亲戚承包一下食堂,那这个时候,基于血缘的模型,就要优先于基于竞争的模型了。
顶级优秀的人,就在自己家公司开食堂,还能把老爸给员工发的工资赚回来。
2、“携号转网”能不能降低话费,还要时间的检验
其实“携号转网”的蓝图是很理想的,而现实会比蓝图更骨感。以前我们还有一个“三网融合”,还有人记得么?
假如以后每个人都能自由“携号转网”,那就会有这么一个问题。
网络上任意一个号码,既有可能是电信、联通或者移动,但是谁来确定到底是谁呢?
现在我们根据手机号段就能区分运营商了。139是移动,131是联通,等等。这个规则是简单的,可以直接编码到全国各地的通信服务器里(你权且这样理解),是分布式的。对于小的任务,分布式的是最好的。你口渴的时候,家门口的小卖部就能卖水,没必要去远处的家乐福。
“携号转网”如果广泛实施,就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以后网络拿到一个号码,无法根据号段确认这到底是谁家的号码,于是肯定要找个地方查一下。139有可能是联通的,131可能是移动的。
而且一个号码只能存一份数据,必须保持一样,就像中央银行一样。(在这里区块链是没法发挥作用,因为并发量达不到要求。)
假如是几百个,几万个,几百万个并发,其实还好。如果是十亿个号码,每天都在查,那这个访问量,集中在一个地方,就很容易把这个地方搞瘫痪。这个地方容易“单点崩溃”。
以前春运,在12306买火车票,你就会经常登录不了。春晚大家一起在淘宝抢红包,淘宝都会挂。这个节点一旦崩溃,那这些“携号转网”的人,就压根打不了电话了。
过去那么多年,运营商做了很多事情,其实就是把网络建得尽量分散,让不同地方的人,从当地就能接入到网络中,避免所有的人都挤到一块。就像你要坐火车,不用都到北京西。在你们家的小火车站,也能上火车,连接上铁路网。这种分散的好处是,保证网络是可以抵抗各种风险的。哪怕一个地方网络出了问题,其他地方还是可以运转的。
如果要把“携号转网”搞起来,看上去你可以随便换运营商了,你会发现,最后给整个网络的去中心化,强行增加了一个新中心。这个新中心,负责告诉网络中的每一台服务器,认出这个号码最新是谁家的孩子。还有,这个新中心,要由谁来建设呢?
以现在网络安全的形势而言,我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大家有没有发现,取消漫游费以后,骚扰电话多了?价格便宜了嘛,所以骚扰也更容易了……(限于篇幅,不展开)
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要达到一个目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模型修改,就能搞定的。当然那些所谓顶级优秀的人,眼睛里只有模型,于是只会想当然的思考问题。
这些顶级优秀的人,可能也没有做过工程,也不懂技术实现,只有一个美好的念想。我就接触过这些人群,他们有很高的学历,有很好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力,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实操过,不了解真实的情况,于是满脑子的想当然。但是由于职位给予了权威,所以就算是犯错了,也只能让其他人付出代价执行。这已经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了。
不管什么企业组织,如果出现大量偏管理性质的结构,就会出现很多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脑子里掌握的模型最多,还真算是顶级优秀的人了呢。但是花瓶只能是花瓶,花瓶不能成为顶梁柱。这就是为什么,干部培养要从基层抓起。人太容易眼高手低了。
至于这样到底能不能降低话费,你等着瞧好了。如果三家运营商预期用户会在6个月左右“携号转网”,那运营商推出一个两年承诺话费,加上一些绑定条款,其实一样降不了价格。毕竟运营商也要赚钱,而且也要为国家创造收益。我对这个对降低的预期,不乐观。
如果要话费下降,最好的办法,其实还是让大老板直接发话,你们少赚一点就好。这个比盲目引入竞争管用。
模型如果不适用真实情况,就会是误导。我们不要过度放大竞争的作用,这算是自由主义思潮的干扰。
3、什么是“顶级优秀的人”
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顶级优秀的人不会在一篇文章中放出11次“顶级优秀”这样的字眼。这种词一说出口,就知道是吓唬没见过世面的小白的,就不可能顶级优秀了。
其次,顶级优秀适合用于商业互吹,如果要正儿八经地讨论问题,还用这样语焉不详的词语,就属于非傻既坏了。
第三,真正优秀的人,其实是实事求是的人,而不是为了表达观点,强行搓和事实的人。
第四,我现在在文章里用到优秀这两个字,就会感到自己犯了矫情病,不知道怎么回事。
第五,你所谓的认知升级,只不过是错误归因。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用常识就能解决。比如食堂难吃,其实就是钱不够;运营商不降价,也是钱不够;我们嫌宽带费用贵,还是因为钱不够。
看来,只有先把钱的问题解决,才能有资格谈论顶级优秀的问题。那用什么样的模型才能赚到钱呢?请你学习刘润老师的5分钟商学院。
以上就是我关于“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的一些非顶级思考。谢谢各位顶级读者,祝你们聪明绝顶!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