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某些场景下,会遇到一种非常尴尬的情况,就是对方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能听懂,都有能力单独拿出来认知,但是对方说的好像这是另外一个世界的语系,大段大段的信息在我的大脑划过,不留下任何的痕迹。我们好像被甩在了认知空间之外,对自己的理解能力开始怀疑。
这是由于我们对句子的理解要有一个表意的过程,初步的加工只是表音的,然后把它组成可理解的词语,而对于词语的进一步加工是要联系上下文的意义,纠正错误的听觉信息。如果要纠错,就需要一和句子的整体建立联系,才能够把各个词语和语法规则瞬间联系,筛选出最合适的词语,得到一个完整的具有表意功能的句子。这就需要我们的整合能力,所谓的整合就是新的信息和旧的知识相联系,进行筛选和兼容,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内容。
其实每一次我们对过往知识的调取,我们把它叫做回忆,也都经历了类似的整合过程,只不过整合的结果变化不是非常的明显,所以我们认为只是一种单纯的记忆,没有创新的成分。
这是个人头脑里的整合过程,如果是一个集体间的知识加工情况呢?在多人沟通环境中,所有成员都会倾向于先要整合出一个主题,在开始的时候,每一个人可能都有各自的独特经历和角度,都有自己想倾诉的一个方向,但是随着沟通的逐渐深入,方向和观点开始聚合,虽然还没有建立一个非常稳定的主题,各方的思路还是比较混乱,但已经由趋向性。
紧接着我们会看到很神奇的一个过程,有一个主题慢慢的开始从模糊到明晰,而且所有人都心意相通的构建出了这个主题,人是表达的动物,本身就对别人的所有的信息会产生回应,一旦感知某一些信息有明确的信号的时候,就自动调取这方面的很多的信息储备。
大脑的内部机制和多人沟通的情形一样,从混乱走向一个既有的主题,一旦主题建立,我们就会非常快捷的总结出来一个句子,理解一段散乱的信息。所以当我们听不懂一段话的时候,是我们不具备对目前所传递信息的整合能力,不能开展自上而下的组合工作。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一对多的表达者,就应该向对待讨论会成员一样,通过有规律的信息顺序,调动参与感,呈现出来一个可解决、有价值的问题。
这个主题不一定要在发言的最前面去提出,因为这个时候还有很多听众还在评价你的阶段,如果你对他暂时没有构成更紧密的连接,直接提出主题有一定的风险,对方可能马上就会排斥你,导致你所准备的内容没有在他兴趣范围内呈现的机会。
同样,如果你是一个讨论的引导者,你希望集思广益,吸取每个人的观察角度智力资源,不要在前期表露出来你关系的问题,一旦表露出来,所有人都会倾向于你的主题,所有人的智慧没有经过自我的整合和群体的激发,价值大大降低。
我们需要准备好引入材料,最好是联系到当下熟悉的情景,一旦他认可这个情景,也就和你发生了初步的联系,就有了参与度,会被周围的气氛所感染,形成一种心理上的认同,然后再抛出你的主题。如果是演讲,就可以去展开你的整个演讲路线,如果是一场讨论,你就可以去确定问题,然后再让大家进行新一轮的发言,。
好的表达者,都会构建出一个非常神奇的场域,具体的办法就是:联系当下,积极肯定,及时整合,让所有人都感觉被你看到。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要进行一场领导力的培训,如果你的所有的听众,都是一定级别的领导,他们的领导经验都比你丰富,对方正在虎视眈眈的看着你,掂量你的资格。你如果直接抛出来一些领导力的理念,就极易受到对方的挑战,他们并不认为你能够做的比他好,也不认可你和他之间这种学生和老师的地位,那么我们不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们。当然不是你交出来,别人就会接的,你要去激发对方的表达欲,让他他们充分的参与进来,积极的整合观点,补充材料,分享自己的经历,被关注,被认可,被接纳。
比如说你可以这样说,今天我来的比较早,一进门我们的保洁就说:“老师早”,我突然很惊讶,什么样的公司能够把保洁人员都培养到一眼可以看出别人的职业,我以前知道咱们公司的销售已经做得非常的厉害,没想到咱们的人力资源部也是非常强大,能够让一个保洁都有一眼识人的能力,超过了其他公司招聘经理的水平。
我刚看了一下大家的职位,恰好有销售的合人力资源的领导,所以我们就从这个题目开始吧,如何从销售领导的角度和人力资源的角度把一名保洁人员培养成好的销售人员?我们现在就随机的从名单中选取两位优秀的领导,给我们分享一下独门的秘籍,其他的各位同学做补充好吗?
虽然题目很明确,但是角度,理念,都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发挥,没有做刻意的引导。我们沿着这种的讨论,阶段性的给予总结,帮助大家整合出来结论,容纳所有的参与者的思考。我们都不会否定自己所创造出来的理念,只会不断的丰富他和补充新的思考角度。就化解了这种挑战。
当所有人能够参与到这种沟通来的时候,我们完成的是一种共创,最好的共创就是大家都面对了一个认同的任务,集体去超越,而一个人发现了可以借鉴别人的思考,去做出自己当时所没有做到的想法,去盘活了自己曾经某一些忘记已久的经验,激发了他对于这件事情全新的角度和兴趣,这就会有一种极大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拒绝表达,但是大多数人不会主动表达,只有觉得这一切环境符合了他的阈值之后,他才会主动的完成表达。所以如何给他去铺垫?如何帮他去完美的收官?如何让他调动更多人的参与?形成一种集体的智慧加成?这都决定了这些听众的参与性,建立了你和大家的信任,好的表达者不仅要会讲还会听,更会帮助大家彼此倾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