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朗风清良夜永

作者: 铅笔芒种 | 来源:发表于2022-07-26 08:24 被阅读0次

    咏竹

    【宋】徐庭筠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徐先生是台州临海人,字季节。曾经去考过科举,试题是关于中兴歌颂内容的,当时奸臣秦桧主政,徐先生认为这不是一个可以被歌颂的时代,还陈述了五条理由。如此不合上意,自然被黜。他就回乡侍候父亲,隐遁家乡了。

    这样一个有气节的正直的人,自然会喜欢虚心、孤直、有节的竹子。竹子在士林文化中的寓意,虚心坚韧、清高有节、正直劲健、独立不倚等等与他的性格也符合。

    他写诗赞竹,说得也明白,不管是庙堂台阁的官员,还是隐居山林的隐者,大家都喜欢竹子,原因不止在于竹子的亭亭风姿、萧萧清音和满野清凉,实在更是因为竹子的品格呀。幼弱即有节,凌云仍虚心,这样的品质,也正是一个君子应该追求并且具有的品质。

    颈联上下句分别用典。

    上句是费长房故事。《后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下·费长房〉:“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馀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

    《太平广记》卷十二〈神仙十二·壶公〉也有类似的记事:“房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

    诗人用“龙化葛陂”之典,意在称赞竹子出身大有来历,本不是平凡的植物品类。

    下句用“嶰谷”之典。嶰谷,昆仑山北谷名。《汉书》卷二十一上《律历志》:“黄帝使伶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嶰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定。”

    汉应劭《风俗通·声音序》也有类似记载:“昔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嶰谷,生其窃厚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管。”

    黄帝使伶伦用嶰谷之竹制出音乐,开启礼乐文明。这个典故,进一步说明竹的质地非凡,竹筒之音,勘同凤鸣。

    这一联也解释了上联,竹出身奇异,不类凡品,所以有种种高洁之质性。

    尾联仍然用典,风清月白之夜,想起了晋人王子猷,他才是最爱竹子的人。《世说新语·任诞》记:“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王子猷爱竹成痴,天下爱竹人虽多,从台阁到山林遍布,但王子猷才是最懂竹子的人,他是竹的“知音”。诗人用这个典故,大概是羡慕王子猷身上特别的随性率真吧。

    诗人咏竹,既赞美竹虚心有节的品性,也借竹这个媒介,表达对魏晋士人如王子猷那种潇洒率性的向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朗风清良夜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on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