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路上,你有没有经历过一些困惑、焦虑?
我家女儿两岁多点。在这个加长版寒假里,我几乎天天在家陪娃。在带娃的过程中,我享受到了很多乐趣,也经历了不少困惑,甚至焦虑。
比如,我发觉我家宝宝有很强的自我中心主义。
有次,我和她在玩卡片识图游戏。我拿着两张卡片,一张卡片上画有一只小鸟,另外一张卡片上画有一辆小车。
我坐在小宝宝对面,给她看这两张卡片,她一眼便知道这两张卡片一张画的是小鸟、另一张画的是小车。
接着我把这两张卡片贴在一起,变成了一张卡片——一面是小鸟,一面是小车,两面也都再次展示给她看。
然后,当我把小鸟的这一面对着她问:“小宝宝,你看到了什么?”
小宝宝看了一眼便回答:“小鸟。”
而当我继续问她:“那爸爸看见的是什么呢?”
“小鸟。”她不假思索便回答。
“不对,爸爸看到的是小车,不信你看看。”我耐心的跟小宝宝解释,并不断展示给她看。但试了几次,结果还是一样,小宝宝还是说她看到了小鸟。
这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表现。
虽然你坐在她的对面,你看见的是一辆小车,但是对于两岁的小孩来讲,她所看见的这个世界也就是你看见的世界。她看见了小鸟,所以说她认为你也应该看见小鸟。
还有,当你给了她什么东西后,或者她看到了比较喜欢的东西之后,尤其是玩具和吃的东西,她就理所当然认为是她的,毫不客气的占为己有。
你若要她分享一下,她便看心情来,若她不乐意,便双手抱紧以防你抢,你若再问她,她就跟你急。
比较尴尬的是,如果在外面遇到其他小朋友正在玩她也喜欢的玩具或者吃东西时,她便哭闹着要,抢着也要……
遇到这些情况,难免让人难为情和生气。
前几天吃饭的时候,她把喜欢的菜端在自己面前,不给其他人夹。吃到喜欢的菜就一直吃这个菜,其他菜便不吃了。
不过,有时候她的一些表现和行为却相当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有时当你给她喂奶粉时,她喝着喝着突然停下来,说了声“爱爸爸”,然后继续喝;
吃饭的时候,吃得开心便哈哈大笑,满嘴的油却突然要亲亲你,想拒绝都不得;
当给她换尿片,或者叫她睡觉时,她却突然说:“爸爸走,爸爸去,不爱爸爸……”;
当你问她:“哥哥姐姐是谁”,她会很快指给你看,但当你问她:“姐姐的妹妹是谁时”,她却一脸懵逼;
当你带她出去玩,离开时她会跟一些花花草草和一些玩具物品说“拜拜”,好像在她眼里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有感知的……
学习是解决困惑、焦虑的最好方法。
作为父母,面对自己孩子所表现出的这些行为和表现,有时候摸不着头脑,有时候又不知怎么办,心里自然也开始担心焦虑起来了。据说孩子的自我中心主义,如果一直延续到成人的话,就有可能变成一种心理疾病——自闭症。
但担忧焦虑起不了任何作用,要是有也只是副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学习。
我最近也在不断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知识。学过心理学或者教育学的,都会认识这么一个大人物——皮亚杰。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认知发展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在此简单归纳如下: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通过抓握、吮吸等方式来认识世界,并且感觉和动作得到分化,获得了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主要特点有泛灵论(即认为万物都是有生命、有情感、有人性的)、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不守恒、刻板性(也就是说儿童思维集中化,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主要的特点是思维可逆、去自我中心、理解守恒、有具体的事物支持,简单抽象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主要的特点是思维接近成人、能进行复杂的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会依次经历这4个阶段。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联系进步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结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虽然不同的儿童会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跃某一发展阶段。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之后,再对照自己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思维特点,就不会觉得大惊小怪或者摸不着头脑了,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受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
育儿路上,充满乐趣,也充满困惑和焦虑。不断地学习能让我们减少困惑和焦虑,享受更多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