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意志力不是用之不竭的。不要计划用亢奋高效的一天写十篇文章或啃下一本专业书籍:那很可能是挤牙膏式的工作状态,效率低的令人发指。
小时候,老师总要求我“学习时要全神贯注”,我觉得这个说法有问题:我是人又不是机器,怎么能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是人就会疲劳倦怠,除非你在参加中考高考。(如果你终日处于亢奋,那就赶紧去医院查查甲亢吧)
健身时,教练会说“分xx组做,每组做到力竭”。很少见人有人躺在那做仰卧起坐,一做就是一天的。在身体的训练上,我们要“多次少量,每个单元全力以赴”,才能充分出效果。
同样,在注意力和效率的训练上,我更习惯于以15分钟为一个时间单元,每个时间单元内全力以赴、全神贯注。
试一试,你也会感到效果。
如果我面对的工作是“写一篇2000字文章”,内心多少会有抵触,抵触可能蔓延成拖延,拖延则会侵蚀我的心力和状态。人都是有惰性的。
如果我面对的工作是“写一个文章提纲”或“写一个开头”,会轻松得多:这个任务更瘦小,更容易启动;用1-2个时间单元就能完成,阻力小得多。既然包子一口吃不完,那就分几口吃嘛。于是能事情能够高效推进下去。
从本质上讲,一篇文章就是6-8个十五分钟而已。
工作生活时,“划小时间单元”有几个好处:
一是时间管理更精细。
蒋介石打仗指挥到兵团或军一级, 粟裕打仗指挥到师或旅一级,哪个更好?
别人做事以一天为单位,你做事以一刻钟为单位,哪个更好?
二是更好地使用碎片时间。
平时大家都很忙。要抽出1个小时,不那么容易;要抽出15分钟,则很简单:地铁上,路上堵车,银行排队,等人……很多工作就化整为零地流入到这些时间碎片里了。时间久了会省出巨量时间。
三是更容易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地工作2小时,这是有难度的;而全神贯注地工作15分钟,则容易的多。通过这样“少量多次,每次力竭”的训练,我们更容易养成全神贯注的习惯。
“高效做事15分钟,休息5分钟,做3组”比“磨一个小时的洋工”有效率的多,高效冲刺的状态很爽很有感觉。
今天就说这么多。写下这篇文章,花了老菜6个时间单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