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通过《微习惯的惊人力量》和《关注目标还是关注过程》两篇文章,谈了习惯养成会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以及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暂时忘掉目标,关注过程体系,进而实现目标的思维模式。
今天我将进一步闸述,好习惯如何重塑我们的身份?反之,我们的身份又是如何让我们形成好习惯的?
大家都有体会,当我们想养成一个好习惯时,其实是不太容易的,开始几天,心血来潮,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几天过后,感觉十分痛苦,加之各种忙,非常容易放弃。
相反,一个坏习惯,如吃完饭开始打游戏、刷抖音、看电视、吃零食,往往代替了健身、看书、写日记,原来计划好的每日践行迟迟未能开始。
在《掌控习惯》一书中,作者詹姆斯·科利尔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1)我们没有找对试图改变的东西;(2)我们试图以错误的方式改变我们的习惯。
这怎么理解呢?
让我们看下面这个图:
行为转变有三层次,像剥洋葱一样。
第一层:改变你的结果。比如减肥、出书、获得冠军等。你设定的大多数目标都与这个层次的变化相关。
第二层:改变你的过程。这一层涉及到改变你的习惯和体系。比如定期去健身房、定期写作等。你养成的大多数习惯都与这一层次有关。
第三层:是改变你的身份。这个是层次最深入的一层,也是有关改变你的信仰的层次。比如你的世界观、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对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断。你持有的大多数信念、假设和偏见都与这个层次相关。
这三个层次没有任何好坏之分,所有变化都各有用处,关键问题在于改变的方向。
许多人开始改变他们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我们养成基于最终结果的习惯。
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身份的习惯,借助于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下图)
举个例子:
假如你正在减肥,你每天想吃的不能吃,你就会感到很痛苦;如果你每天想吃的时候会想,我已经变成一个健康生活的人了,而健康的人此时会怎么选择,我就怎么做。这时由于你改变了身份,你就慢慢真的习惯于做一个健康饮食的人了。
如同习惯形成的所有方面一样,当它利于你时,身份改变可能是自我提升的强大力量。
然而,当它与你作对时,身份改变可能是某种诅咒。一旦你接纳了一个身份,你对它的忠诚很容易影响到你改变的能力。
如:
“我不是个会沟通的人。”
“我对数字不敏感。”
“我不擅长写作。”
“我总是记不住别人的名字。”
“我没有领导能力。”
等等。
当你认定了自己的身份,就无疑设定了天花版,让你的行为习惯朝着你认定的身份去证明和强化。
可能有一天,因为太忙、太累或无数个其他理由而没有践行你的习惯,然而,从长远来看,你不能坚持习惯的真正原因是你的自我形象妨碍着你,因此这也就是你的习惯没有塑造你的真正原因!
如果你想形成一个好习惯,成为你自己的最佳版本,那就需要你不断地提升和扩展你的新身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