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不厌
人生最大的乐趣,当然是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但“不满足”才是兴趣的真正源头。
【原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hào)古,敏1以2求之者也。”0720
【译文】
先生说:“我不是天生知道什么,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并勤敏地探求的啊!”
【注释】
1敏,勤敏。2以,相当于“地”,表修饰。
【新读】
世上从来都没有什么“生而知之”的天才,兴趣和勤奋方能造就天才。颜真卿有首《劝学》诗云: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原文】
子曰:“学如不及1,犹恐失之。”0817
【译文】
先生说:“学习生怕赶不上,像担心丢失了东西。”
【注释】
1不及,赶不上。
【新读】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而不厌之人,虽无争强好胜之心,但总担心勤学不够,学有遗漏。
【原文】
子曰:“富而1可求也,虽2执鞭之士3,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hào)。”0712
【译文】
先生说:“富裕如果可以追求得到,即使卑贱的工作我也干。如果追求不到,还是跟随我内心的喜好吧。”
【注释】
1而,如果。2虽,即使。3执鞭之士,借指从事卑贱工作的人。杨逢彬据《周礼》考证,“执鞭之贱职”有两种,一种是当天子及诸侯出入时,有二至八人挥舞皮鞭使路人避让;一种是市场的守门人,手执皮鞭维持秩序。
【新读】
古人凡是读过几天书的,好像都耻于谈钱,总以“命中只有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之类的来自慰。其实,孔子对财富并不排斥,只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可。弟子子贡便是经商奇才,没有他的倾力相助,孔老师是不大可能周游列国的。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1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2有道3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0114
【译文】
先生说:“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平时生活不讲求安逸,工作勤敏、说话谨慎,接近有道之士来匡正自己,可以算得上好学的了。”
【注释】
1居,平时,与《先进篇第十一》中“居则曰”的“居”同义。2就,靠近、接近。3有道,正道,此处意为“有道之人”。
【新读】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仅仅为了吃饭。憨吃傻胀、贪图享乐之人,多半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志向远大者,不贪求饱暖;尽力做事者,可补智力之不足;慎言者,不自以为是;敢于请教权威者,自信满满。这四个方面都能笃志力行,便是好学之人。
【原文】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1,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1905【译文】
子夏说:“每天知道自己所没有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能的,可以算好学了。”
【注释】
1亡,同“无”
【新读】
日有新知,不忘所能,每天一小步,人生一大步。
【原文】
子夏曰:“仕1而优2则学,学而优则仕。”1913
【译文】
子夏说:“做事有余力就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实践。”
【注释】
1仕,同“事”,做事情、实践。2优,充足、有余力。
【新读】
子夏讲的“学”与“仕”的关系,是学习与实践的关系,而不是很多人误认为的学习与做官的关系。工作之余继续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学习之余参加工作实践,可以“验其学”。即便把“仕”理解为出仕、当官,那也不过是做学问践习的一种途径。荀子有另一种说法:“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做学问的不一定当官,当官的则一定要好学。
子夏的话,体现了孔老师“学而时习之”的主张。做事的无论多苦多累,也要想办法读点书,否则是个“睁眼瞎”;读书人不能当“书呆子”,要参与实践,否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个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有机会学习,就不要放过任何机会。活到老,学到老,方能有“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篇第四》)的感叹。
【原文】
子曰:“由1也,女2闻六言六蔽3矣乎?”对4曰:“未也。”“居5!吾语(yù)6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7;好知8不好学,其蔽也荡9;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10;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jiǎo)11;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12;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13。”1708
【译文】
先生说:“仲由啊,你听过六种美德有六种弊病吗?”回答道:“没有。”“坐下来,我告诉你!喜欢仁德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被人愚弄;喜欢智慧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任性放纵;讲究诚信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伤害别人;喜欢直爽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尖酸刻薄;喜欢勇力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捣乱闯祸;喜欢刚强却不爱学习,它的弊病是胆大妄为。”
【注释】
1由,仲由。2女,同“汝”,你。3言,字。此处名曰“言”,实指“德”。六言即六种美德。蔽,同“弊”,弊病。4对,回答。5居,同“踞”,蹲,引申为坐下。6语,告诉。7愚,被人愚弄。8知,同“智”,智慧。好知,此处意为玩弄小聪明。9荡,不受约束,不知坚守某些底线。10贼,伤害,使动用法。11绞,尖酸刻薄,好刺人之非。12乱,不治,没有秩序,使动用法。13狂,狂放,任意而为不顾后果。
【新读】
再好的美德,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仍然会有重大弊病。学生子路身上有不好学的毛病,老师孔子因材施教,强调无论什么美好的品德,我们都只有通过虚心学习来调适,才能恰到好处,否则适得其反。
此处我们仅以仁德为例。一个人有仁爱之心是好的,但如果不分是非善恶,就会成为一个不分好歹的“好好先生”,这种好人其实是一个大傻瓜,甚至是大坏蛋。某口若悬河的学术超女,在某次世界华文作家大会上做主题演讲,大谈所谓的中国文化,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三八二十三”的故事:
一个小混混在布店买八块钱一匹的布,总共买了三匹,但他却只付二十三块钱,说“三八二十三”,如果错了,愿意输掉项上人头。附近寺庙的一个小和尚正好路过,说谁都知道是“三八二十四”,如果不是,愿意输掉头上的帽子。大家争论不休,最后一致决定找庙里德高望重的住持定夺。住持听了缘由后,出人意料地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小混混付了二十三块钱,拿起小和尚的帽子,抱着三匹布得意地走了。小和尚说,师父,你怎么能这样呢?明明是三八二十四嘛。住持说,人家输了,就没命了,你输了,不过是一顶帽子,总不至于要人家的性命吧?
这个超女学术明星总结说,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有哪个外国人能真正懂得呢?
我看到这段话(鄙人凡夫一枚,是不可能亲耳聆听这样振聋发聩的明星演讲的。这段话是看了与会者的文章转录的),觉得文化人毕竟是文化人,这样的小故事都能扯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害得有位客居海外的华人作家直言不讳地说,这文化明星“瞎扯中国文化”!
这个故事能说明什么?顶多不过说明了得道高僧的慈悲心肠。如果华夏文化真就这点智慧,那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咱骄傲的。其实,这住持就是不折不扣的“好仁不好学”的“滥好人”,是一个不分是非好歹的真坏人。如果要上纲上线,那是不追求真理,不遵守规则,是助纣为虐!——当然,小混混和小和尚对赌的筹码也很不对等,一颗人头,一顶帽子。如果真像这个“文化明星”说的,让像小混混一样的无赖不择手段的任意攫取而不受惩罚,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我们要宽容,要仁爱,要慈悲,但不能助纣为虐。但俗话说得好:“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
【原文】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1丘者焉,不如丘之学也。”0528
【译文】
先生说:“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像我一样忠诚信义的,但是没有像我一样喜好学问的。”
【注释】
1如,像……一样。
【新读】
孔子对自己的好学是有点自鸣得意的。朱熹《论语集注》里说过:“美质易得,至道难闻。学之至则可以为圣人,不学则不免为乡人而已。”
【原文】
子曰:“加1我数年,五十以2学《易》,可以无大过2矣。”0717
【译文】
先生说:“再给我几年,五十岁学习《易》,可以凭此没有大过错了。”
【注释】
1加,增加。2以,义同“而”,表承接关系。3大过,《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喻示人君人臣,行事大错,将有栋拆梁摧之险。
【新读】
现代医学表明,人的智慧发展得最成熟的时间,是人将半百之际,即“五十而知天命”(《为政篇第二》)之时,卫国贤臣蘧伯玉曾说:“吾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这把年纪的人有了丰富的阅历、宽阔的视野,更能领悟最深的智慧,“以知命之年读至命之书,故可以无大过矣”(何晏、邢昺《论语注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