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孩子,我们慢慢来

孩子,我们慢慢来

作者: 小河七七 | 来源:发表于2017-12-03 08:11 被阅读11次

    孩子,我们慢慢来

    文 小河七七

    孩子,我们慢慢来

    最近,我一直在读台湾作家龙应台先生和儿子安安合著的《亲爱的安德烈》一书,这是母子二人的书信合集,共36封家书。母亲与儿子亦师亦友的关系,平等沟通的坦诚,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龙先生坦言,三十四岁第一次做母亲,从此开始上“人生课“,至今未毕业,且成绩不佳。幽默风趣、卓有建树的龙应台先生尚且如此谦逊,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做母亲已经十五年有余,从来没有静心想过,到底该怎样做母亲?做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优秀母亲。机缘巧合的,儿子的学校开展“家校共建”,书写“教子心得”活动,我虽然不是成功的母亲,但我很想为儿子写下只言片语,也算完成作业,更是一种纪念。

    慢慢来,给孩子营造一个道德的场

    春秋时大思想家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主张,可见,道德的善良对个人的成长有着多重大的作用,对于像白纸一样纯净的孩子来说,这些道德的规则需要我们在孩子咿呀学语时灌输,这责任就落在了一个被叫做“母亲”的人身上。母亲是什么,道德即是什么;母亲有多好,道德即有多美。

    在孩子咿呀学步时,我就告诉孩子,丢垃圾要找到垃圾桶;有好东西,要学会和表妹分享;见到熟人,要有礼貌打招呼;三岁,孩子进了幼儿园,我告诉孩子,在学校,要和同学友好相处;自己处理不好的事情,要报告老师;同学有困难,要主动帮助;六岁,孩子进了小学,我教育孩子,作业要独立完成;不要吃小卖部的三无产品;过红绿灯,要宁等三分,不抢一秒;遇到拾荒的老人,要学会同情和怜悯;12岁,孩子读了中学,我和孩子约定,做人比成绩更重要;如果哪天有了喜欢的女生,妈妈要是第一个听众;在学校有了委屈,要理智不冲动;和同学交往,不要攀比,结交那些和自己脾气性格相投的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孩子在我设定的道德场里,中规中矩的长大。以前,带孩子出门,看到熟人,他会毕恭毕敬的鞠躬问好;每天晚上,他都养成不读书不睡觉的习惯;现在,过红绿灯,我耐不住性子,总会偶尔闯红灯,结果被儿子勒令倒回;在学校,儿子经常借东西给同学,不是裤子,就是鞋子,有时候,还带没钱吃饭的同学回家吃中饭;孩子甚至不允许我说粗话,有不适宜的神态表情;他坚决反对我在背后说某个人的不是。(只要提到别人,他总认为你在背后说人家坏话)

    也许,你会认为这样圈养孩子不好,没有个性。可我不这么看,成长的发展是未知的,你不能确定二十年后,哪个孩子发展得好?哪个孩子发展得不好?我给不了孩子超越常人的基因,但是,我希望他善良,希望他有一颗平和的心态,宽容悲悯的情怀。古有“孟母三迁”,“曾子杀猪”,以前读这些故事,总觉得是老师有“预谋”的说教。为人父母后,现在想来,孟母的智慧,曾子的诚信,不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道德的场吗?

    慢慢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三国时期先主刘备曾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诫儿子,至今为人传颂。无论善恶大小,孩子的为与不为,很多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父母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孩子是母亲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对孩子的三观教育是深远的。你要孩子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首先自己做一个那样的人。

    生活的快节奏,网络的普及,让我们很多孩子成了“低头族”。手机寸步不离,无所不能。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勒令禁止,却屡止无用。当我们在谴责孩子时,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你用手机的时间有多久?你用手机在做什么呢?新教育的普及,全民阅读势在必行。当我们在埋怨,孩子就是不喜欢读书,从小就这样的时候,你在家里读过书吗?从孩子出生以来,你读了几本书?你陪孩子去过书店吗?你送给孩子的礼物里,有多少本书呢……诸多生活的奇怪现象,在有力的告诉我们一个现实,我们很多家长总是底气不足的教育孩子,自然收效甚微。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我们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他的家庭教育甚是严格。他幼承家训,并以此教育自己的子女。都说官宦人家盛不过三代,但曾氏家族从清朝至今却长盛不衰,几乎代代有英才,这与他们的家训是分不开的。作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他以身作则,低调勤勉的处世态度无不为我们后辈树立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的榜样。

    家庭教育的典范,翻译巨匠傅雷先生,更值得我们敬仰。他们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孩子。他的《傅雷家书》,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做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他是父亲,他是中国翻译家,他又是良师益友,无论在生活,还是艺术发展上,他都是儿子傅聪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一辈子都学不完的教育传奇。

    《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用在父母身上又何尝不可呢?

    慢慢来,给孩子学习成长的时间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这样说道。品读张先生的字字句句,我觉得这是教育的一大幸事。

    龙应台先生曾对儿子安德烈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句话曾经被无数人转载,借以提醒自己,教育孩子。这是多美好的教育愿景啊,学习不再功利,只为有尊严,快乐的工作。

    孩子考试落后几个名次,又何妨?没有常胜的将军,我们都懂的道理,为什么便要让孩子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呢?

    孩子总是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又怎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样的常识,我们不也总是这样安慰过别人家的孩子吗?

    孩子青春期叛逆,总是忤逆大人又怎样?青春躁动、我行我素的少年时期,我们谁没有经历过……

    龙先生为了认识十八岁的青年,她用了足足三年的时间,用书信和孩子沟通,他们的通信内容涉及童年、政治、国家、爱情、信仰等诸多方面,龙先生试图走进孩子的世界,认识长大的儿子。也正是他们母子不同的尝试,仿佛黑夜海上的旗语,被很多漂流不安、寻找港湾的船只看见了,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家庭。

    爱孩子,就等等孩子。遵循教育的规律,给孩子学习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我们收获的怎会只有考试的分数?

    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孩子是我们头顶上的一片天,独一无二。我们不用心,谁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让我们牵起彼此的手,告诉孩子,让我们慢慢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我们慢慢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fa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