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忽然想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即,读书期间,父母一直向我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一直向我们灌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理念。
但是,好像等到我们从大学毕业,进入岗位之后,他们就不再向我们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了。或是,即便他们提及学习,也再也不会像读书期间那样,可以威逼利诱,可以义正言辞,甚至可以谎话连篇了。再极端一点,有些父母,似乎此生再也没有提及过任何有关于“学习”的事情了。
如此说来,那我是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他们认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和作用就是通过考试,进而考上大学,再进而找到工作呢?
事实就是,他们显然只看到了“学习”这座冰山的一角。且,还很有可能是最微不足道的那一角。
这就有点像是,于一部电脑或是手机来说,绝大多数小伙伴也仅仅使用了它众多功能中的其中一些功能罢了。更为让我们料想不到的是,可能我们所使用的那些功能,也仅仅是它的最初级的功能而已。
当然,现在的我们不必苛责父母,因为他们的认知本就极为有限,但是,我却觉得此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也应该引发一些必要的思考:
即,我们究竟怎么做,才能避免重蹈父母们的覆辙呢?
我想首先,有一个前提性的问题要搞清楚:
在我们向别人传递认知之前,自己总归先要极为认同。而极为认同的表现不是仅仅把那个认知挂在嘴边,而是几乎每天都会身体力行。例如,当我们向别人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时,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每天都学习。
也许一直以来,我们的父母都很纳闷,为什么他们几乎每天都告诉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可孩子咋就听不进去呢?咋就无动于衷呢?
答案是:最好的教育,其实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是耳濡目染的教育!
另外,让我们再深入揣测一下父母们的心里吧。也许,在他们眼里,什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根本就不重要,即便他们肯定不承认。因为,我敢说,相比于此,他们肯定更为看重类似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公司的福利待遇,赚到手里的钱财等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但是,他们错了,相比于后者,其实前者才更为实在,只是他们不知道罢了。因为,科学研究表明,那些习得的认知,那些践行的理念,最终会在我们的大脑皮层形成新的沟回。试问,“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为实在的东西吗?”
最后,可能我们还能回忆起父母们类似的话语,“为什么和你说了这么多遍,你还是听不懂?你还是会做错呢?”
然而,我想,说这些话的父母们同样不知道的是,人与人的沟通本来就是很难很难的。无论我们认为多么简单,多么普通,多么合情合理的事情,在别人眼里,就是很有可能不简单,不普通,也真的难以理解的。比如,作为一名老师,好好备课,本就是分内之事吧!可是,我猜绝对有且也肯定不会是少数的老师认为,明明已经非常熟悉的课程,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准备呢?还比如,作为一名职员,加班加点的工作,也本就是正常现象。可为什么,在有些职员看来,那是老板克扣自己的表现呢?甚至,他们还会说,“哼!就给我这么点工资,还指望我加班,别异想天开了,我才不干呐!”
其实,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就是需要反反复复,从各个角度,变着花样的,向别人阐述,才有可能(还不是一定)让别人获得与我们同样的感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