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育儿#纠正「51/56」
「见」
昨天儿子对我们说,他不叫朱**,他的名字想给弟弟。他自己起了一个名字:艾克斯。
他还说:好朋友,马**也有一个名字,叫雷电。
他妈妈立即就去制止说:你不叫朱**,你你就不是我的儿子吗?那我的朱**哪去了?
好吧,现在的小孩子都有很多想法,其实家长应该做好的就是不要急着去“指点 ”。不过,家长之间更不能以为儿子的事情而争执,那样会让家庭氛围沉重,更不利于育儿。
以前的我有时候不太理智,因为育儿的问题,会直接和老婆抬杠。让老婆下不来台,有点标榜自己的专业,甚至有时候自己也是一个边学边实践者的半路学者。
记得我有一次给老婆说,现在的孩子能者呢,如果一哭你就抱,那么他就会一直让你抱,因为他能听出“妈妈”的心跳。有时候应该让他哭一会。那时候的我,其实也就是看了点一知半解的育儿资讯。
现在回想起来,或许那时候我就给老婆在育儿的路上植入了不好的“听来主义”。
「感」
有多少家长会像昨天和孩子的对话场景一样,喜欢去“指点”。
又有多少家长曾经像我以前一样,对另一半的行为,喜欢去“纠正”。听到或者看到了一知半解的“听说”,就开始盲目相信,并试着去让自己的孩子去试错?
![](https://img.haomeiwen.com/i5622075/f09ca3321775fbce.jpg)
初心虽然是好的,然而结果的走向却不那么乐观。
因为一味的听说,没有自己主动辨认,最后的育儿效果绝对不会好。而且最最令人惋惜的还是,往往有这个习惯的,还都是想好好带好孩子的。
虽然惋惜,但没办法。
作为家长,一定不要用自以为是的“好心”,去“办坏事”。
「思」
为什么我们会本能的想去“纠正”呢?
为什么育儿的过程中,我们容易会自以为是的“好心办坏事”。
喜欢“纠正”,其实应该是我们本能的“表现欲”,期待获得“纠正”他人后的成就感。毕竟,“纠正”别人,就像是强者对弱者、上级对下级的权利一样。
就像一张白纸上,我们最先看到,也最容易指出的是白纸上的黑点。忽略了那整张的白,仅仅发现自己关注的“黑”。
如果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太较真,只看到他人的“错误”,这个交往的过程绝对不会愉快,你们的关系或许只能止于此了。
和另一半相处的过程中,不能太理性,看到错误就去说。毕竟家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更多的需要讲感情。
「行」
与人交往莫较真,一味去找茬。
育儿的过程中,莫有惯性思维,不对孩子的行为太快的“指点”。
和另一半相处,多换位思考,更不能随意“纠正”。
![](https://img.haomeiwen.com/i5622075/95924d8c9172e32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