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课堂、课题,在教研组汇聚,三课合一,继续推进教研文化的打造,教研制度的优化,实践模型的构建,是本学年教研组建设的重中之重。
1.打造教研组文化
继续研究教研文化构建的系列文献,一边学一边用学到的知识构对本组进行教研文化的顶层设计。
继续调研组长的困惑和难处,开展“真问题”学科培训,让教研组长不仅懂得领导的艺术,更能以专业为引领,努力和组员创和谐民主的氛围,创互帮互学的氛围,创勇于创新、勇争一流的氛围,让新理念、新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研组新的时尚,使教研组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全新安全港和精神加油站。
2.优化教研组制度
一是优化教研组学习制度。建立理论学习制度,深研政策和课标,积极参加区、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各类新教材培训会,选派代表参加各级学习会议和听课活动。每月一次组长通识性培训,一次组长学科培训,解决教研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真实困难。
二是优化集体教研制度。既要保底,开展好常规的集体备课,又要创新,在学科综合育人视野下开展大单元备课研究,大概念教学研讨,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备课、上课与研课和教育科研课题融为一体,升级校本教研制度。
三是跨学科交流制度。跨学科研讨制度化,所有老师都要积极参与其他学科的听课活动,开展跨学科专题研讨,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交换、深度会谈、经验共享、以开阔自己专业视野,提升创新质量。
四是优化“诊断课”+“汇报课”制度
人人都是研究者,不仅是研究政策、文件、课标、教材、学生,更要诊断课堂,发现真问题,寻找真策略,解决真问题,形成真成果。上学期九月完成诊断科,找出真问题,提炼研究点,变成微课题持续研究。期末围绕微课题研究写“片段+反思”,开展全校论文评比。下学期五月前完成汇报课,并撰写“问题+策略”,形成高质量论文公开推广学习。
3.优化教研组评价,以评促研
开学前与三位学科主任一起,对标区级优秀教研组的评价标准,研讨如何从学校层面考察教研组工作,如何从教研组层面考察组员工作,细化评价规则,形成考核表,并提前告知老师,让老师有标可对应。以评促研,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
4. 优化学科课程方案,课程引领课堂
通过音乐体育美术科创学科课程方案展示,引领其他学科组自主优化课程实施方案,并跟踪各个学科课程的实践,期中进行调整,期末进行反思总结,形成各个学科课程实施的可视化成果。
5.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不断优化各个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建构,立足学校大课题“学科综合育人下的五育融合教学范式构建与实践”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建构与实践”,将课堂改革与课题研究、教师培养融为一体。破解传统课堂“重教书轻育人”难题,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多育融合新课堂,打造出带有泡天文化特色的课堂教学范式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