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典,读懂辛弃疾的北伐情结——《永遇乐》中五个典故含义

用典,读懂辛弃疾的北伐情结——《永遇乐》中五个典故含义

作者: 琴心雕虫 | 来源:发表于2023-10-31 23:32 被阅读0次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用典见长,这首词共用了五个典故。五个典故分别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就是解读这首词的一把钥匙。读懂词中五个典故,就读懂了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所抒发的满腔悲愤,就理解了诗人的北伐复兴情结。

首先,“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吴国国君,其以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曹操。“舞榭歌台”,体现了东吴歌舞升平的景象;“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认为如今已没有像孙权那样能保证国家太平的国君了,这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孙权的赞叹,表现出词人收复中原的愿望,同时也隐含着词人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强烈不满。

其次,“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作为一位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收复了洛阳、长安等地。此句充分表达了词人对刘裕的赞叹以及对当朝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词人主张北伐的鲜明观点。

第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是个好大喜功之人,他仓促北伐,结果遭到重创,仓皇北逃。这里词人认为不能像刘义隆那样草率北伐,主张打有准备之仗。词人借古讽今,其真实意图在于劝说宰相韩侂胄不要草率出兵。第四,“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这里采用拓跋焘的典故,是为了今昔对比,因为拓跋焘率兵追敌至江北,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建了一座行宫,后称“佛狸祠”。南宋时期,当地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般祠庙来祭祀供奉,忘记了历史,这种局面,和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的战火纷飞,是绝然不同的。今昔对照,不堪回首,体现了词人对国运的深深担忧。

最后,“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一生为国效力,直到年老还希望能够征战沙场。词人用此典故,是希望自己能够像廉颇一样受到君主重用,可如今自己满怀报国热情,一心为国效力,可最终忠不为用,报国无门。

总之,词作中出现的五个典故,或借古代历史人物,或借古代历史事件来表情达意。词人一生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但终不被重用,理想无法实现。词人以典代叙,以典代议,用典表情达意,使得整首词简洁精炼,委婉含蓄,蕴藉动人,使得读者掩卷深思,回味无穷。

相关文章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历史事件

    辛弃疾的千古名作《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到了大量的典故,在这些典故毫无堆砌之嫌,反而让辛弃疾的多种情感表达的...

  • 对联的用典

    对联的用典 顾名思义,用典这一手法,就是在对联中运用典故。什么叫典故呢?简言之,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资料(二)

    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

  • 诗词写作(十一)----用典

    典故在诗词中很常见,何为典故?典 故就是典籍中的故事,诗词中用典,就好 比是举例说明。比单纯的说理,叙事更...

  • 《念奴娇·赤壁怀古》明明已嫁10年,为何写成“小乔初嫁了”?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其中怀古诗占相当大的比重,许多教师只教“运用典故来抒情”,却不教如何用典故抒情,考生...

  • 辛弃疾词作「用典」习惯略谈(一)

    错觉:读不懂与个人偏好 我为什么总觉得辛弃疾用典的词写得很一般,而不用典的写得很好?感觉辛弃疾的《丑奴儿》《清平乐...

  • 活用典故

    活用典故 《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运用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 ,让全世界的人们都为之疯狂 ,其中也运用了许多西方...

  • 居士诗言(3)

    神用典与掉书袋 什么是神用典?就是神乎其技的用典。先通过辛弃疾的一首《破阵子》来阐释一下这个概念。 《破阵子》 【...

  • 跟迦陵读李商隐诗

    一直知道李商隐的诗难读懂,一直听说李商隐的诗里面用典很多,读《美玉生烟——叶嘉莹细讲李商隐》,那里面的典故在叶老先...

  • 宋词|永遇乐|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典,读懂辛弃疾的北伐情结——《永遇乐》中五个典故含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uw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