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芙蓉镇吃过的早餐,实在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就在住的酒店厅里,每人发一份,里面只有一个小馒头和一盒稀饭,连个鸡蛋都没有。大家凑合着填了一下肚子,就在导游的催促中踏上了去苗寨的旅程。
去苗寨的路程还不算太远,毕竟已经在湘西土家族地界啦,大概只有1小时多点的路程。那个阿丹就抓紧时间给我们讲叙她们苗寨的一些风土人情。看景有时候不如听景,起码有那么多的趣事也是我们闻所未闻的。给男孩子叫“泡菜”,帅点的叫“烂泡菜”;给女孩子叫“灯泡”,俊俏的叫“烂灯泡”。
阿丹说苗族女子出嫁前要使劲的哭,称为“哭嫁”。一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舍不得离开自己长大的地方;二是哭得越厉害,得到的嫁妆也就越多。阿丹说出嫁前几天她在屋子里只要听到院里有脚步声,她就开始大声的哭。她有个姨妈比较厉害,有钱的那种,她姨看着她哭,直接就说给她几万块,她还是哭,然后就顺手把她姨手上的镯子撸下来带在自己手上。有的带的多就是为给她们哭嫁特意来送的,她们边哭边握着人家的手往下撸。阿丹说她哭嫁哭了许多嫁妆,除了礼钱,她还撸到了五十多个银镯子。
这么多的银镯子阿丹的母亲给女儿出主意,让她主动送给她婆婆二十几个,打个银碗,这样一来,婆婆就在左邻右舍中有了面子,阿丹也在婆家有了地位。阿丹说到这儿的时候挺开心的,说她嫁到婆家就开始当家了,还给我们看她手上的银镯子,说她还有好多的存货呢,还说以后也要留着给晚辈们准备着呢,这也是她们古老的亲情传承吧。还说她有三个孩子,每个孩子都会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银碗,那是家里面的长辈送的,碗底都会刻上送碗长辈的名字,这样的礼物意义很深刻,会让孩子们铭记住长辈的名字,学会做人懂得感恩。
说到银子,阿丹说她们苗寨的银子和我们外面的不一样,她们那里虽然处于深山水质却不好,寨子里的老人只所以长寿就是家里面都用银碗放在锅里煮水喝,条件好点的都有一把银壶。她们的银子是释放银离子,可以解毒除杂质的,就是可以吃的银子。阿丹说她儿子出生时黄疸很重,还发着高烧,她母亲听到就跑去了,用银镯子给他儿子刮后背,结果烧很快就退了,黄疸也轻了不少,感觉真的挺神奇的。
在阿丹讲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脑子里也在质疑她所说的苗寨银子真的那么神奇吗,也许也是在为下面的事情做铺垫吧。不过自古有身份的人都用银筷银碗,也有一定的道理吧,用银筷子试食物的安全,遇到有毒的东西,银筷子就立马变黑了。
很快我们就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牛角️村,一个典型的苗寨,据说这里当年是全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下车后,又换成了村里的导游,比阿丹略显年轻的女子,她普通话说的也很好,据说是村子里为数不多上过高中的。她先给大家讲了一下在寨里面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进人家的门槛不能踩着,只能跨过去,路边的水不能随便喝等等。
随之我们便一起往里走去,这时有四位穿着苗族服饰的年轻女子,站在那里唱着歌儿迎接着我们,歌声很甜美,就是听不懂唱了什么,大概就是欢迎我们的吧。歌声很短就唱完了,然后导游说她们要向客人敬酒了,一个团队只有三个人可以喝哦。没等我反应过来,天津的那个任大哥一下就把我推了出去,另外是两位男士,好在我一看,碗里面也没多少酒,一大口而已。我一口喝了下去,把苗寨的热情和祝福也一并收下了,真得好开心!
刚走几步路,就看到墙壁上大幅的照片,我们的习主席笑容和蔼地坐在几个瘦小的苗族老人中间,他是2013年走进了这个贫穷落后的山寨,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这样温馨的场景,看一眼,就会令人难以忘怀。2012年5月份,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也曾来这里视察过,当时绿皮火车直接就通到了这里。
整个寨子大多都是木质建筑,依山而建,坡上坡下,站在这家的门口,能看到另一家的屋顶。苗寨一直是母系氏族遗传,男子娶妻是要上门三年的,看看能不能合格,木匠、瓦匠还是银匠总得露一手,三年期满合格了才能留下,否则就要离开,白干️三年。这里面,银匠最吃香,这个寨子出了两名著名的银匠师傅,其中一位叫龙槐炽的苗寨几代世家传承银匠,他打造的“九龙杯”、“鸡公碗”、“提梁银壶”等都享誉海内外。
七拐八上的我们被导游带入了一户装饰好的新房,原来是让我们来体验一下苗寨人家结婚的场景。屋子里一团喜气,房梁上挂满红色的彩绸,床上新被褥两边都堆到了屋顶,新娘穿着红色的嫁衣,蒙着盖头坐在那里。这时导游问团队里哪位小伙想体验一下当新郎倌的,话音刚落,还真有两位小伙冲了出来,人家也是毫不客气,直接就让两个人“石头、剪刀、布”划拳比输赢。赢了的那个小伙倒是挺帅的,人家立马给他戴了大红帽子,嘴里还念念有词“头戴大红帽,鸿运当头来”,又给披上了绸布的大红花,“身披大红花,以后红红火火”,真像那么回事。接下去就被人领着去拉新娘的红绸带,两个人站在一起,司仪喊着拜堂成亲!每做一次,大家就轰笑一番,最后司仪问大家:“想不想看看新娘长得什么样子啊”,大家当然想了,盖头一掀,还真是一位漂亮的小阿妹呢。再来一句“要不要送洞房啊?”大家一起喊“要”!于是司仪说那就在这里呆三年吧,小伙吓得赶紧跑过来,又引来大家一片欢快的笑声。
从新房出来,又被导游带进了一户苗寨人家。也是木房子,里面木桌子旁早已摆放了几个长条木凳子,足够我们这四十多人坐了。接待我们的这户主人是五十左右的妇人,她微笑着和大家打了招呼,就连忙给大家倒起了茶水,还给我们介绍说是她们家自己种的茶叶,是绿色无污染的好东西。期间大概换了几种茶叶,确实挺好喝的,导游还特意让她把银碗从煮水的器皿里拿出来给我们看,说这样煮出来的水才好喝。为了证明银碗的作用,导游让主人倒了一碗清水,然后加了墨汁,水一下就变黑了,然后导游说过一会水就会清了,果然在我们的注视下那黑黑的水真的一点点变清了,真的好神奇。然后导游把水倒出来后,看见碗里附着了一些黑色的东西,她就让那个女人取了牙膏过来,用纸轻轻地擦拭着,不一会儿那个银碗里面就亮闪闪的,像新的一样。导游告诉我们说,银器就这样保养就好了。
趁着她们在推销茶叶的时候,我就先出来了,看到她家门外挂着的小竹篓,我很好奇,任大哥告诉我说那就是她们上山采茶用的。于是我就把背篓挂在胸前,依靠着木板门拍了照留念。篓子本身不沉,可是挂着前面,要一直低着头采茶,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大家在前面购物的地方也买了不少茶叶,可面对朴实善良的苗寨人,终究还是会不好意思不买一点东西的,就算我们也来扶贫了吧,我发现团队里的人还真是善良的可爱呵。
转眼之间我们真的到了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卖银器的地方,到处是银光闪闪呵,大到银壶、银碗、银筷子、银杯,小到银镯、银手链、银耳钉,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一看价格,比我们商场里要贵双倍还多,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听了导游的讲解,感觉苗银真的很神奇,许多人都纷纷下手了。买好的银器人家还负责用机器刻字,不一会儿,刻字的地方都排起了队。好吧,这真的是给他们扶贫来了。
大家在导游满意的目光里,陆续从里面出来了,然后就跟着她去吃所谓的苗寨长桌餐啦。经过的地方又遇到有头脑的苗民在卖着当地的特产,腊肉、香肠、菌类等等,许时早餐吃的太少,我看着那烤的酱香味浓郁的香肠,就毫不犹豫地买了半根,5元人民币。咬一口,满口都香,小时候肉的味道,好吃的很。还有那种菌类的虫草花,可以煲汤喝,炖东西的时候放点,味道也鲜美,价格便宜的多。
进去餐厅,看到好几排长条桌子,有的上面已经摆放好了炖的汤锅。我们团队分两侧坐下,一会的功夫,就陆续的开始上其他菜了,四个人面前的菜品都是一样的,两个汤四个菜。随着其他团队的到来,加上前面舞台上开始了载歌载舞的苗族阿妹的风情演出,场面很震撼了。饭菜味道不错,主食也是米饭,吃着饭还能看着演出,大家吃的都很开心。
吃完饭我们就直接上了大巴车,又开始了下一个行程,想到那么好吃的香肠,我还想着等吃完饭再去买些寄回去,也不可能了,又留了一个遗憾!哎,人生也是如此,等你发现的时候,有些东西已经离你远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