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重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重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 媚少年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22:34 被阅读0次

有些书,时隔几年后再读,会收获不一样的心得。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让人心烦的人和事,通常会自己闷着烦恼和痛苦,觉得这个人要是消失就好了。其次是企图找对方谈判,要求对方做改变,“只要你改变了,我才会改变。我现在的心情很差,就是被你影响的。。。”印象中我曾经和自己的老板谈过。希望老板能够改变 (现在想想,真的好幼稚)。

史蒂芬柯维的这本书,一层一层地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行为模式,以及如何改变。

一.  思维定式的不同,行为不同。

我们会将人的性格分为积极和消极,积极的人会主动去争取,而消极的人则会被动接受。史蒂芬将这一层概念推进了一步,让我们继续去思考两者不同的思维定式。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种困扰其实是一种消极被动人的思维模式: 这类人往往会将外在的环境和他人作为自己问题的症结。他们会将是否以外在环境改变作为自己个人行为改变的先决条件。这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求变模式。

积极主动的人属于一种“由内而外”的思维模式,即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更具有创造力,从而带动了周边环境的改变。

二. 提出了产出/产能平衡理论。

P代表希望获得的产出,即金蛋 ;PC代表产能,即生产金蛋的资产或能力(下蛋的鹅)

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这也是一种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理论。我们不能只看到短期效用,而忽略了长期目标。例如为了追求金钱而忽略了身体健康,就是一个极其得不偿失的选择。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大局观。当遇到自己控制不了情绪的时候,必须要有一种前瞻式的内省对话模式,例如可以尝试问问自己:“ 一个月后我还会那么在乎这件事吗?”

三. 提出了影响圈和关注圈的理论。

我们花了大部分时间在关注一些自己无法改变和控制的人和事情上,却忽视了自己能够掌控的区域和事情。我们很多时候感觉到不开心和不幸福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自己的生活中心点。将中心点放在伴侣,孩子,金钱,享受上都是一种错误置放的选择。

以自我为中心也只会导致自私的行为产生,唯有将原则为中心才能创造出固定的人生方向和生活中心。情绪稳定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有自己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和自我评价体系,我们的人生不能够交给其他人对我们的任何看法。

关注在自我能力提高上,才能真正的增强我们内在的安全感。这个安全感不是我们现在拥有多少金钱,而是我们拥有多少可以创造金钱的能力。

四. 学会尊重差异。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文化背景下的思考方式。所以我们必须尊重不同个体之间的不同观点,理解每一个眼中看到的世界有所差异。理解了,才能对话,不做善与恶的“二分法”判断。

在刺激与回应之间存有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我们是否可以跳出角色,成为一个旁观者来选择我们回应的方式。我们可以将原有的愤怒,替换成接受和聆听,选择用一种主动,勇敢,同理心的方式回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rewqtx.html